汉川二中始建于1946年,坐落在襄南古镇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前身为直属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省立马口中学,1954年更名汉川市第二中学,现为汉川市教育局直属重点高中,是“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孝感市示范高中”,“孝感市十佳安全校园”,“汉川市红旗单位”。汉川二中校长胡利红关于二中办学情况的汇报。
十几年来,该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在工作中,不断要求自己,用勤奋,用汗水去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和德育建设等方面锐意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工作突出,相继获得“孝感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孝感市劳动模范”、“汉川市优秀教师”、“汉川市高中教育优秀学科教师”、“汉川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简介
座落在襄南古镇、纺织重镇马口镇的汉川二中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直属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省立马口中学,1954年更名汉川市第二中学,现为汉川市教育局直属重点高中,是“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孝感市示范高中”、“孝感市十佳安全校园”、“汉川市红旗单位”。连续五届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六十六年来,汉川二中以“崇德、向学、力行”为校训,秉承“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12年高考我校本科一批上线81人,二批上线人数继续保持稳定,高达329人,本科上线718人,上线率71%。高考成绩已连续28年居孝感市同类高中第一。
迁建工作
学校构建了长远发展的共同愿景,2010年,在汉川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寻求社会、政府和地方支持,积极推进学校整体搬迁工作。投资总额达1.2亿的迁建工程被写入“汉川市政府为百万汉川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并顺利启动。
2010年4月7日,新二中选址、规划用地的手续办理正式启动;
2010年5月5日,规划的红线手续审批通过;
2010年5月9日,马口镇主要领导及征地单位负责人召开征地协调会;
2010年5月17 日,汉川市第二高级中学迁建工程筹建办公室正式成立;
2010年5月20 号,二中新校址围墙红线开始划定并正式打桩;
2010年6月初,二中新校址征地手续完成,同步启动了校园平面设计工作,学校按照学府式、园林式设计,在
原来水面基础上建成水乡园林特色的布局。
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筹备,汉川二中迁建工作已正式启动并进入平面规划设计阶段。规划总投资达1.15亿元的新二中紧临达利园白石湖生态旅游区,东临白石湖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梅湖夕照、古台点将景观,涵养人文,尽显风流;超前设计,抢占发展先机,学府风范,砥砺师生品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教育发展蓝图,三年左右,一座具有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潜质的学校将在汉川襄南闪耀而出。
发展战略
盛世兴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2010年5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审议通过后,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等问题在全社会引起热议,《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的落脚点"的决策再次唤起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布局汉川教育长远发展的规划却早已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下稳步推进。
重塑汉川教育新形象,推进汉川教育均衡发展的焦点聚集在了汉川二中这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六秩风雨积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川二中 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超越,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吸纳优质生源的能力日益增强,学校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市委、市政府整体迁建汉川二中的决策,既是基于汉川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也是对汉川二中稳步发展的无声肯定,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的坚定决心。
基础建设
办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有功能完备的教工生活小区“,春晖苑”和新引进本科生住宅楼“集贤楼”,具有现代化的科技实验楼、高标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在校园装备了一流的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多媒体教室及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实验室,组建校园网,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学校在自主创新中开拓了教师队伍稳定和优化的内涵发展道路,既立足自我,又依托名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注重思想嵌入和心理渗透,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重视教学评价观念转变,构建现代主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生评教活动常年全面展开,以此为主要评价要素的教师绩效挂钩取得实质性进展。
办学理念
六十余年风雨历程,汉川二中以“崇德、向学、力行”为校训,秉承“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充分演绎了几代人创办“优质化、现代化、平民化”汉川二中的教育理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近三万人,先后有优秀学子匡小新、严必高、张涛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涌现出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梁利平、中科院研究员博导王利生、华科大教授博导龚树萍、中南财大教授博导刘笋、空军少将李家洪、万桂久、前驻古巴大使刘培根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学校每年高考重点高校上线率居全省前列。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不断强化和完善学校制度建设,致力于创建和谐、平安、进取的书香校园,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核心凝聚力。
发展规划
2009年是汉川二中迁建工作的推动年,从2008年11月起该校通过。汉川市教育局及其他一系列途径开始宣传二中迁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获得了部分领导的赞同和支持。2009年3月份,孝感市委常委、汉川市委书记叶贤林同志到任汉川后,在人代会小组会上听取了马口代表团关于二中迁建动议的专题发言。随后,汉川市人大把二中迁建的议案作为重要议案交由人大常委会专门办理。
2009年4月份,汉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祥先率市人大常委会20位领导在汉川市教育局局长李文华,马口镇党委书记、镇长李铁新等领导陪同下赴汉川二中进行迁建专题调研。在调研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就二中迁建的动议形成了非常一致的意见,认为汉川二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办学实力,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二中迁建具有必要性。
同年5月,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同志和孝感市委常委、汉川市委书记叶贤林同志先后三次来到汉川二中调研并听取了汉川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兼汉川二中校长胡利红关于二中办学情况的汇报。孝感市委黄书记亲临校园感受校园风貌,得知汉川二中连续25年高考成绩占据孝感市同类学校前列后深有感触:汉川二中作为在镇一级建制层面上的汉川市直中学能达到3000多人的规模,并且每年升一本的人数有大几十上百人,确实不容易。同年6月,二中迁建的议案转作重要议案,由汉川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审议并转做重要建议,交汉川市人民政府办理。
2010年新年伊始,汉川市教育局着手对二中迁建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广泛的宣讲和论证。2010年元月,孝感市委常委、汉川市委书记叶贤林到市教育局调研,会议上正式确定二中迁建的方向。在汉川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刘有年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0年市人民政府要为百万汉川人民办好十件实事,汉川二中迁建位列十件实事之首。3月26日,孝感市委常委、汉川市委书记叶贤林,市长刘有年率九个局、马口镇的主要领导亲临马口,议定了新二中的校址。随后叶书记、刘市长主持了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对二中迁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市长刘有年同志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组成迁建指挥部,会后下发了市委专题会议纪要。
5月16日,市教育局李文华局长召开局长联席会议落实市委专题会议精神,就成立汉川二中迁建筹建办公室并积极筹措资金形成一致意见。5月17日,汉川二中迁建筹建办公室正式成立,由汉川市教育局李文华局长领导,由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银成、教育局党组成员胡利红同志代表教育局具体负责筹建办公室工作,抽调市勤办副主任余国平协助办公室工作,抽调原马口学区干事邓卫国,汉川二中余景珩、陈启尧两位同志组成筹建办公室。
一所襄南人民期待已久的“最高学府”从理想慢慢成为了现实,新二中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将带动汉川市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汉川教育的发展前景值得每一个汉川人为之自豪。在汉川二中迁建的进程中,社会各界以及二中众多的校友给予了无私的关注和援助。迁建工作进展到规划设计阶段,该校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从母校走向社会的各级校友携手为教育事业贡献宝贵的力量,将梦想书写进历史,将辉煌镌留史册!
往届校长
张广州,男,1970年6月出生,汉川市韩集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化学一级教师。从一九九三年孝感师专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汉川二中任教至今。在汉川二中工作期间先后担任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汉川二中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分管学校德育和财经工作,2010年9月任汉川二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该文章由作者:【套马杆的汉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