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是我国的一种节气用语。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我国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
介绍
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中国节气用语。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顺序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鹅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传说
二十四番花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n
对于花信风,有这样的传说,武则天酒后失德,下旨要求百花在一夜开放,但花儿们却不惧权威,分时间分阶段给苍生安排了一场烂漫“花之舞”。从小寒到谷雨,每五天呈现一个华美节目,每个节目有三个主角。首先登场的是“花中君子”梅花、被苏东坡赞为“鹤头丹”的山茶、“凌波仙子”水仙,第二幕的主角是“风流树”瑞香、“天下第一香”兰花、黄庭坚命名的“山矾”。立春到来时“春之使者”迎春花率先开放,“红珊瑚”樱桃、望春紧随其后。紧接着菜杏李(菜花、杏花、李花)。桃花的出场最为隆重,伴随着惊蛰的雷声,为它伴舞的是棣棠和蔷薇。古人有诗盛赞“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这其后海棠、梨花、木兰、桐花、麦花、柳花、牡丹花、荼蘼花依次亮相,最后的压轴戏是楝花。楝花开放,夏已悄然而至。等二十四番花信风吹过,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参阅文献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朝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明朝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都是物候的体现。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24个节气和72候。
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也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陆游《游前山》也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的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据程杰《“二十四番花信风”考》一文考证,“花信风”说法最早出现在五代,“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更是出现于北宋,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南朝《荆楚岁时记》。文章发表于《阅江学刊》2010年第1期。
农时农事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各地有关节气的谚语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广西贵县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广西贵县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河南开封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湖南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江苏常州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反了春,冻断筋——山东即墨、河南太康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该文章由作者:【碧落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