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花,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花。夏季药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具有养血,活血,利水之功效。可用于贫血体弱等症。
原植物
1.Leonurus japonicus Houtt.[L.het-erophyllus Sweet;L.sibiricus auct.non L.;L.artemisia(Lour.)]
2.Leonurus sibiricus Linn.[L.manshuricus Yabe]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功效主治
养血;活血;利水。主治贫血;疮疡肿毒;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恶露不下。
各家论述
1.《纲目》:“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
2.《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通常于冬季和以红糖及乌枣,饭锅内蒸,逐日服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药材来源
来源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药材基源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Houtt.)和细叶益母草(L.sibiricusL.)的花。
产地溯源
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叶柄长0.5-8cm。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cm,5-9浅裂,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
茎中部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
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15朵;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花萼钟形,外面贴生微柔毛,先端5齿裂,具刺尖,下方2齿比上方2齿长,宿存;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mm,外面被柔毛,上唇与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边缘具纤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形。
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花丝疏被鳞状毛,花药2室;雌蕊1,子房4裂,花柱丝状,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先端较宽而平截,基部楔形,长2-2.5mm,直径约1.5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干燥的花朵,花萼及雌蕊大多已脱落,长约1.3cm,淡紫色至淡棕色,花冠自先羰向下渐次变细;基部联合成管,上部2唇形,上唇长圆形,全缘,背部密具细长白毛,也有缘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倒脏形,背产具短绒毛,花冠管口处有毛环生;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筒内,与残存的花柱,常伸出于冠筒之外。气弱,味微甜。
以干燥、无叶及无杂质者为佳。
该文章由作者:【北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