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不食即是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
概述
过早不食即是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而不允许吃的喝的还有很多详细的划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意义
如本法师着《佛学问答》写道: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梵语dhyana)。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梵语vimokso),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持过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处,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与利益,无有限制。
功用
清肠排毒清醒寡欲
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子时(23-01),胆把胆汁给换了,人就有一个清楚的大脑;丑时(01-03),肝把血给了,产生新鲜血液(子、丑时最好进行右卧睡眠利于健康);到了寅时(03-05)(可以起床了),把血供给肺,肺朝百脉,也就是把营养和氧气输送给了全身,所以人醒了以后,脸色是非常好的;当卯时(05-07)醒了,人该排泄了,这时大肠经开了,排泄干净了;辰时(07-09),该吃饭了,胃经开了,利于消化;巳时(09-11),消化完了该营养了,脾经这时动了;午时(11-13),血液大量供给了心经,心经很旺,烈阳当空,在这种情况下,一气哈成;未时(13-15),小肠经开了,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午饭吃完了,小肠赶紧给吸收了;大量的水分要走掉,这时到了申时(15-17),膀胱经开了;到了酉时(17-19),肾经开了,肾藏精华,也就是忙了一天,这时把一天的钱都存到这里来;戌时(19-21),心包经开了,查一查有没有特务,也就是把一切邪的东西给清除掉;亥时(21-23),三焦百脉都开了,需要休养生息了,人这时就开始睡觉了。过了中午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吃了食物会使人阴气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过午还食会使胃和大小肠内堆积垃圾,所以过午不食,是清肠的最好方法,因小肠和心互为表里,肠清则心清。吃饭过饱或过了中午还吃饭,会使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身疲困乏、心地闭塞,心地闭塞,则道业荒废。若晚上5-7点吃晚饭,则使肾经不通,无法后转上升起命门火,形成污秽之精,助长爱欲,接着晚上7-9点使藏第八识之心包经不通,无法清除心脏周围邪气,久之,正居其内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脑思维被心包内之邪气所控制,接着夜里9-11点三焦百脉不通,夜11-凌晨3点胆肝负担重,解毒换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影响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时阳气不易升起,到了卯时,肠道淤积的浊物难以排除,在体内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和脏腑百骸,到了辰时巳时的最佳吸收营养阶段不思饮食,形成恶性循环,到了午时心负担重,阴阳相交不利。
所以过午不食能保持头脑清醒、清心寡欲,身心俱得轻利明快。在方法上,可以先以水果或补气汤代替,再以水代替,进而达到完全过午不食。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减肥
原理是,早餐:(进食)——胰岛素分泌下降——饥饿感产生;午餐:(进食)——胰岛素分泌下降——饥饿感产生;空腹期:(不进食)——进入燃烧脂肪期
值得推荐的六种理由
1、简单——不用刻意挑剔食物,不用斤斤计较热量。2、方便——面对外食,虽然不能挑剔种类,但是可以选择不吃。3、弹性——原则上,下午2点以后不能进食,但若是午餐吃的晚,时间可以调整。4、明显——脸蛋、下巴、腹部、粗腰、瘦身效果都可见。5、健康——精神好,不容易疲倦,身心轻盈。6、体质佳——只要能持续进行半年至1年,就能完全改善为“吃不胖体质”。
该文章由作者:【珍珍薯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