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称呼)

中华民国大总统是1911年12月—1928年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初属临时大总统,首任临时大总统为孙文,此后1913年10月10日后,中华民国选举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猝逝后,《中华民国约法》被废止,恢复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为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国家元首,此制一直延续到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时为止。中国国民党政府北伐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被国民政府主席取代,后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前从1948年4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之时起,“中华民国总统”一职被再度使用。

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称呼)

简介

1912年至1913年,中华民国元首为临时大总统;1913年至1924年,中华民国元首为大总统;1924年至1926年,中华民国元首为临时执政;1927年至1928年,中华民国元首为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攻克北京,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获得国际承认,之后的1928年至1948年,中华民国元首为国民政府主席。1947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行使宪法后,废除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以中华民国总统取代,并置总统府为总统、副总统之办事机构。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正式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公开分裂为“一国两府”。1971年10月25日之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仍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1947年行使宪法后,总统选举方式为国民大会间接选举。1992年,为符合国情与落实民主,中华民国修改宪法,并于1996年实施公民直选总统,任期也由原来的6年改为4年,且连选可连任1次;制度上属半总统制(又名双首长制、混合制、半议会制、议会执政府制,是一种同时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特点的共和制政体。半总统制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权力,内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国会权力相对较小。半总统制政体以法国最为典型)。选举日期为3月的倒数第二个星期六,就职日期固定于5月20日。

历史沿革

大总统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国家元首的称职。袁世凯倒台后,大总统职被北洋军阀把持,孙文在广州自立为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府抗衡,国民政府北伐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由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取代。

1948年,蒋介石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相关总统

孙中山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1911年12月2日,东南重镇南京光复。各省代表从武汉移驻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同年4月1日正式辞职。在履行大总统职权的3个月里,他时刻践行三民主义,把“民族、民生、民权”作为履职的原则和内容。无论是新政策的制定执行,还是自身行为,都以民为本,身体力行。其言其行,万民敬仰。执政风格与亲民风范,堪为后世从政者楷模。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至1913年10月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文,由1911年12月29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召开的17省代表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上选出。首次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总统府(清朝两江总督署)举行,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临时大总统之权责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政府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内阁名单如下: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

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1912年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表示,倘若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能宣布赞成共和体制,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并且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孙文就职誓词:倾复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孙文于是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出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职。

袁世凯就职誓词: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弗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袁世凯

中华民国大总统,任期五年,第一任大总统是袁世凯,于1913年选出。袁世凯猝逝后,北洋军阀成为北京政府的实际把持者,大总统不过是傀儡,大多没有实权,实权都在北洋军阀手上。

1924年曹锟辞职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由国务总理或代总理代行其权,之后由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段下野后交由国务院摄行,从颜惠庆复职后的几任内阁再度摄行大总统职权,直到1928年张作霖成立军政府任陆海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大总统名称正式消失。

非常大总统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文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至1923年3月2日第二次护法时的职任名称。

1921年4月,非常国会开会,取消军政府,组织正式中华民国政府,选孙文为非常大总统。但军政权掌握在陈炯明身上。

该文章由作者:【季逸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