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为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肥大,圆锥状。茎直立,密生灰白色绵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河北、河南、内蒙古、湖北、江苏、广西、福建等地亦产。生于向阳山坡、荒地、路边、田旁、山林草丛中。喜微酸性至中性、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
概述
委陵菜
出自《救荒本草》。
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粗壮,圆柱状,稍木质化。花茎直立或上升,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辩论长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总叶柄被短毛及绢状长柔毛;托叶近膜质,褐色,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小叶5-15对,对生或互生,上部小叶较长,向下渐变短,无柄;小叶片长圆形,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羽状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中脉下陷,下面被生白绒毛,沿脉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片对数较少,托叶草质,边缘通常呈齿牙状分裂。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花茎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花序基部有披针形苞片,外密被短柔毛;花直径0.8-1cm,稀达1.3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花后不增大,紧贴果实,副萼5片,比萼片短约1倍,且狭窄,外被短柔毛及少数绢状柔毛;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稍长,黄色;花柱近顶生,柱头扩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
园林用途:植株紧密,花色艳丽,花期长,为良好荫生和观花地被。
品种分类
1、匍枝委陵菜:俗称鸡儿头苗,多年生匍匐草本。基生叶掌状5出复叶,叶柄被伏生柔毛或疏柔毛,小叶无柄;小叶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3-6缺刻状大小不等急尖锯齿,下部两个小叶有时2裂,两面绿色,伏生稀疏短毛,以后脱落或在下面沿脉伏生疏柔毛;匍匐枝上叶与基生叶相似;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稀疏长硬毛,纤匍枝上托叶草质,绿色,卵披针形,常深裂。单花与叶对生,被短柔毛;花直径1-1.5厘米;萼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急尖,与萼片近等长稀稍短,外面被短柔毛及疏柔毛;花瓣黄色,顶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稍长;花柱近顶生,基部细,柱头稍微扩大。花期~9月。成熟瘦果长圆状卵形表面呈泡状突起。果期5~9月。生于草甸、河岸或路旁。产于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朝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
2、大花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有须根。花茎直立或上升,高15–55厘米,被短柔毛和稀疏长柔毛。基生叶3出复叶,连叶柄长6—25厘米,被短柔毛及稀疏长柔毛;小叶无柄或有短柄,小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锯齿,上面被伏生疏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沿叶脉被稀疏长柔毛;茎生叶向上有柄到元柄,小叶片与基生叶小叶片相似;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稀疏长柔毛或脱落,茎生叶托叶草质,叶状;绿色,边缘有2–4锯齿;下面被稀疏长柔毛。花序为伞房状聚伞花序,少花,松散;花梗长2–3厘米,外被短柔毛;花直径2.5–4厘米,萼片三角卵形或长卵形,预端急尖稀渐尖,副萼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圆钝或急尖;全缘或有时分裂;长宽儿与萼片近相等或超过之;花瓣黄色,倒心形,顶瑞下凹;花柱顶生,基部明显膨大。
3、莓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多,簇生。茎直立或倾斜,有长柔毛。基生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被开展疏柔毛;小叶5~9,上部较下部的为大,椭圆形至倒卵形,长0.5~7cm,0.4~3cm,两面绿色,散生长柔毛,下面较密;茎生叶小,有3小叶,叶柄短或无。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多,松散,总花梗和花梗具长柔毛,花黄色,直径1~1.7cm;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长圆状披针形;花瓣倒卵形,顶端圆钝或微凹;花柱近顶生,上部大,下部小。瘦果近肾形,表面有脉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生于沟边、草地、灌丛及疏林下。主产江西、江苏、浙江、山东。
4、细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开展的白色长毛。根粗壮,圆锥形,上部有残叶。茎直立或斜升,基部分枝。羽状复叶,基生叶有柄,初密被白色长毛,后渐脱落,疏生毛;托叶膜质,披针形;小叶长圆形,长1.2-5厘米,宽0.7-1.8厘米,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先端钝或微尖,边缘稍反卷,裂片排列稀疏而不整齐,表面绿色,被毛,背面灰白色,密被伏毛;茎生叶柄短或无柄;托叶大。聚伞花序,花疏生,花梗长达l.5厘米,直立,花黄色,径约7毫米;花萼密被白色伏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长3毫米,宽1.5毫米,副萼片线形,与萼片近等长;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瘦果多数,卵圆形,径约1毫米,光滑。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草地、砂质地、河岸、山坡。产于鄂伦春自治旗、爱辉县、哈尔滨市、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额尔古纳、牙克石;吉林省安图县、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朝鲜、蒙古、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及北美洲。
5、等齿委陵菜:多年生草本。茎细弱,具匐枝,长15–50cm,被柔毛。茎生叶掌状三出复叶,边缘有规则的钝齿。花单生叶腋,直径1–1.2cm,花瓣黄色。生于山坡、道旁和阴湿处。分布于北京、华北、内蒙古、山西、四川等。
药品简述
药名:委陵菜
汉语拼音:weilingcai
英文名:ChinesecinquefoilHerb,HerbofChineseCinquefoi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chinensisSer.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解毒药。
科属分类:蔷薇科、委陵菜属。
别名:翻白菜、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肝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痢,清热解毒。
主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疮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带根全草。
采收储藏:4-10月间采挖带根全草,除去花枝与果枝,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2、切制:切段。
用药禁忌
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素(kaempferol)和没食子酸(gallicacid),壬二酸(anchoicacid),3,3ˊ,4ˊ-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3ˊ,4ˊ-tri-O-methylellagicacid)。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委陵菜中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对福氏痢疾杆菌2a的抑菌直径为21mm,对志贺痢疾杆菌抑菌直径为14mm,对宋内痢疾杆菌为12mm。全草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剂每日以3g/kg给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连续6d,对体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体外无效。
2、其他作用叶及根煎剂1:5000-1:25对离体蛙、兔心脏呈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还可扩张豚鼠离体支气管,兴奋豚鼠离体子宫。
3、毒性根流浸膏小鼠灌胃的LD/50为60g/kg。
临床应用
1、治疗出血性疾病取新鲜地区草全草2~4两(干品0.5~1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红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一剂,必要时可续服1~2剂。临床观察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过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症出血共112例,结果治愈66例,有效29例。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满意,内科疾病次之。本品的止血作用以根部最强,如一例大咯血患者服干根1两,次日咯血停止。
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委陵菜干根制成20%溶液,每次60毫升,每日口服2次。或制成20%注射液供肌肉注射,首次2毫升,以后逐渐增至3.5毫升,每日1~2次。不论口服或注射,均同时用20%溶液6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用药2~10天不等。临床用注射剂治疗52例,治愈49例,好转3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3.4克;口服3例,治愈2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82克;肌注加口服治疗9例,治愈8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59.8克。
3、治疗阿米巴痢疾将委陵菜根茎制成煎剂或流浸膏服用。成人每日量为20~30克(以生药计算)。3次分服。少数患者并用10%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肠。7~10日为一疗程,必要时休息1、2日再行第二疗程。临床治疗27例,其中包括急性、慢性和慢性隐伏期急性发作者。服药后,发热病例体温均迅违下降,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及粘液便大多在1~4天消失,大便镜检病原体平均转阴时间为3天。8例经追踪观察,其中1例于1月后复发。因此认为对慢性隐伏性患者,应给予反复彻底的治疗。
常用配方
1、治痢疾:委陵菜根五钱。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2、治久痢不止:委陵菜、白木槿花各五钱,煎水吃。
3、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细末五分。开水吞服,饭前服用。
4、治风湿麻木瘫痪,筋骨久痛:委陵菜、大风藤、五香血藤、兔耳风各半斤,泡酒连续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两。
5、治风瘫:委陵菜(鲜)一斤。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两。第二次用量同样。另加何首乌一两(痛加指甲花根二两)。
6、治疔疮初起:委陵菜根一两。煎水服。
7、刀伤止血生肌:委陵菜叶(干)研末外擞;或鲜根捣烂外敷。
8、治癫痫:委陵菜根(去心)一两,白矾三钱。加酒浸泡,温热内服,连发连服,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文献论述
1、《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3、《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4、《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成品药
药品名:莓叶委陵菜片
拼音名:MeiyeWeilingcaiPian
别名:雉子筵片
书页号:Z10-140
标准编号:WS3-B-2008-95
本品为莓叶委陵菜经提取的浸膏压制成的片。
制法:取莓叶委陵菜2000g,粉碎,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乙醇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状,减压干燥成200g干浸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红棕色;味涩、微酸。
鉴别:取本品2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乙醇5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2ml,滴加铁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混合液(取1%铁氰化钾溶液与1%三氯化铁溶液,临用时等容混合)即显蓝色。
(2)取上述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d-儿茶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功能与主治:止血,用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遮光。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分枝,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坚,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小叶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气微,味涩,微苦。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下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上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以下表皮尤密,且多弯曲。栅栏组织为2-3列细胞,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37μm;海绵组织为数列类圆形细胞。主脉极向下凸起,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半月形,韧皮部呈新月形,外侧有厚角组织,上下表皮内方有2-4列厚角细胞。粉末特征:灰褐色。
①非腺毛极多,单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缠结成团,细长,长约至4000μm,直径7-37μm,壁极厚或较厚。
②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簇晶直径6-65μm,偶有方晶。
③木纤维长梭形,直径7-14μm,壁稍厚,纹孔明显。
④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或扁长方形,内含黄棕色物。
理化鉴定
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滤过,取滤液1ml于试管中,滴加1%三氯化铁乙醇试液1滴,呈墨绿色。(检查鞣质)
药物应用鉴别
委陵菜与威灵仙,两药均祛风利湿,治疗风湿疼痛,肢体麻木等有较好疗效。但威灵仙气温而善走窜,风湿偏寒者相宜;委陵菜性平偏凉,祛湿为主,风湿偏热者相宜。此外,威灵仙软坚散结,能治疗症瘕及鱼骾;委陵菜清热解毒,治疗痢疾及疔疮等,各有偏长。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宜温和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栽培技术
整地:播种前翻耕土地1-2次,并施厩肥或堆肥,作畦宽约1.5m。
种植:3月下旬,在畦面开沟,深6-7cm,沟距18-21cm,然后将种子与细土混和,疏播在沟中,覆土一层,浇水。
田间管理
播种后约3周出苗,当苗高3-6cm时匀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后每隔15天左右,除草松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长花蕾前,前者以氮肥为主,后者以磷钾肥为主。干旱严重时须灌水。
该文章由作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