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中国汉字,读chī。《山海经》之“鸱”“鸱”出现在《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原文是: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于佛教诸经典均载有此鸟之名,长阿含经卷十九即谓,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卵生之鸱趾鸟可食卵生之龙,胎生之鸱趾鸟可食胎生、卵生之龙;湿生之鸱趾鸟可食湿生、卵生、胎生之龙,化生之鸱趾鸟可食化生及其余诸种之龙。于密教中,迦楼罗乃梵天、毗纽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谓即文殊师利之化身,列位于胎藏界外金刚部之南方。
基本字义
1、古书上指鹞鹰:鸱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鸱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鸱顾。鸱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详细字意
〈名〉
(1)形声。从鸟,氐(dì)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yao四声)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顾。~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2)同本义[sparrowhawk]。如:鸱峙(指凶恶的人,据地相残,像鸱鸟一样);鸱枭(鸱和枭。比喻凶残的恶人)。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鸱虏号于其外,枭藩伺于其侧。”
(3)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鸮角鸱、怪鸱、鸱鸺[owl]。如: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喻指邪恶之人)
(4)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鸱夷”的略称[winevessel]。如:鸱夷(皮制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5)过去指鸡类中的白鹇。
常用词组
1.鸱吻chīwěn
[akindofornamentofroofridge]指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物。
2.鸱鸮,鸱枭chīxiāo,chīxiāo
3.鸱吻
又名鸱尾/螭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4.鸱张(鸱张)
亦作“鵄张”。像鸱鸟张翼一样。比喻嚣张,凶暴。《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魏书·萧衍传》:“吞渊明之众,招厌虐之民,举长淮以为断,仍鵄张岁月,南面假名,死而后已。”《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清昭连《啸亭杂录·超勇亲王》:“时贼势鸱张,赤帜遍野。”
5.鸱苕(鸱苕)
威猛的鸱鸟。苕,通“岧”。高貌。《晋书·张轨传》:“又败刘聪于河东,京师歌之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
6.~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7.~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
该文章由作者:【匿名的朋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