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专业术语)

园林植物(Landscapeplant)指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两大类。园林植物是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也包括蕨类、水生、仙人掌多浆类、食虫类等植物种类。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植物定义

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两大类。

园林植物

用于园林建设的植物,以植物特性及园林应用为主,结合生态进行综合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别。

中山杉作为新型园林生态绿化树种,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将在农田林网、滩涂造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具有耐水湿、抗风性强、速生、病虫害少、景观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是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沿海滩涂绿化建设的重要树种之一。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观赏价值及艺术水平的高低。如果不注意花色、树种等搭配而随便种上一些植物的话,只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园林植物还可用于商业模式,通过对园林植物光照的合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现有的园林植物光照补充装置,在设计方面,虽然都能够给园林植物进行光照补充,但是大部分的造型都很庞大,不利于大面积使用,对光照的方向控制都是固定的,这使得植物生长偏向于一边,不利于园林美化。

木本园林植物

针叶乔木

又称针叶树,树形挺拔秀丽,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其中雪松(Cedrusdeodarɑ)、南洋杉(Araucariaexcelsɑ)、金松(日本金松,Sciadopitуsverticillatɑ)、巨杉(世界爷,Sequoiadendrongi-gantea)和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五种,号称世界五大名树。常绿针叶树叶色浓绿或灰绿,终年不凋,生长较慢,但寿命长,其体形和叶色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用来点缀陵墓、寺庙等,可给环境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针叶树中有一部分是落叶的,除上述金钱松属外,还有落叶松属(Larix)、水杉属(Metasequoia)、落羽松属(Taxodium)等。落叶针叶树生长较快,比较喜湿,秋季叶色变为金黄或棕黄色,可给园林增添季相的变化。

针叶灌木

松、柏、杉三种中一些属有天然的矮生习性,如桧柏属(Juniperus)、松属(Pinus)、侧柏属(Biotɑ)、紫杉属(Taxus)的部分植物。有的甚至植株匍匐生长,在园林中常用作绿篱、护坡,或装饰在林缘、屋角、路边等处。桧柏属的矮生栽培品种已培育出200多个,大部分的亲本是原产于中国的桧柏(Juniperuschinesis)。另外一部分矮生的松柏类是人为接种后,使部分松柏植物感染丛枝病,枝顶出现密生的枝叶,再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取下,从此可以长期保持灌木性。这一类有特殊的观赏性的针叶灌木,在某些国家已经用作园林植物。

阔叶乔木

在园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南方园林常种植常绿阔叶树,如广玉兰(Mɑgnoliagrandiflorɑ)、榕树(Ficus)等作为庇荫树或观花树木。北方园林大量种植落叶阔叶树,如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槐属(Sophorɑ)等的树木。一部分小乔木如李属(Prunus)、苹果属(Malus)、蜡梅属(chimonanthus)的许多树种,均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也是园林中观赏树木。

阔叶灌木

植株较低矮,接近视平线,叶、花、果可供欣赏,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是增添园林美的主要树种。如北方常见的榆叶梅(Prunustrilobɑ)、连翘(Forsуthiasuspensɑ),南方常见的夹竹桃(Neriumindicum)、马缨丹(Lantanɑcamarɑ)等。无论常绿或落叶灌木在园林中孤植、丛植、列植或片植,都很适宜,同各种乔木混植,效果更佳。

阔叶藤本植物

攀附在墙壁、棚架或大树上的藤本植物常用于园林攀椽绿化。这类植物在热带雨林中种类很多。园林中常见的常绿藤本植物有龟背竹(Monsterɑdeliciosɑ)、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叶子花(Bougainvilleaglabrɑ)等。落叶藤本植物有紫藤(Wistariasinensis)、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ɑ)、凌霄花(Campsischinensis)等。藤本植物中有些有攀附器官,可以自行攀缘,如爬山虎等;有些必须人工辅助支撑,才能向上生长,如紫藤等。

草本园林植物

草花

主要有:①一二年生花卉。大部分用种子繁殖,春播后当年开花然后死亡的称为一年生草花,如矮牵牛(Petuniahуbridɑ)等。秋播后次年开花然后死亡的称为二年生花卉,如金盏菊(Calendulɑofficinalis)等。这两类草花的整个生长发育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合称一、二年生花卉。这类草花花朵鲜艳,装饰效果强,但生命短促,栽培管理费工,在园林中只用在重点地区,装饰各式花坛。

②多年生花卉。又称宿根花卉,可以连续生长多年。冬季地上部枯萎,次年春季继续抽芽生长。在温暖地带,有些品种终年不凋,或凋落后又很快发芽,如:芍药(Paeonialactiflorɑ)、耧斗菜(Aquilegiavulgris)等。这一类草花花期较长,栽培管理省工,常用来布置花缘。

③球根类花卉。地下部均有肥大的变态茎或变态根,形成各种块状、球状、鳞片状的。栽种后,利用地下部贮存的养分开花结果,地下部又继续贮存养分供次年生长,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球根类花卉种类繁多,花朵美丽,栽培比较省工,常混植在其他多年生花卉中,或散植在草地上。常见的如水仙(Narcissus)、百合

(Lilium)、唐菖蒲(Gladiolus)、大丽菊(Dahlia)等。

草皮植物

又称草坪植物。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莎草科的许多植物,植株矮小,生长紧密,耐修剪,耐践踏,叶片绿色的季节较长,常用来复盖地面。常见的有早熟禾属(Poɑ)、结缕草属(Zoуsia)、剪股颖属(Agrostis)、狗牙根属(Cуnodon)、野牛草(Buchloe)、羊茅属(Festucɑ)、苔草属(Carex)的植物。经过人工选育,已经培育出几百个草皮植物品种,能适应园林中各种生长条件,如耐荫、耐旱、耐湿、耐石灰土、耐践踏等。因此,各种不良的环境都可以选到适当的草种。铺设草皮植物,可使园林不暴露土面,减少冲刷、尘埃和辐射热,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和风速等。

双子叶草本植物有些种类如百里香属(Thуmus)、景天属(Sedum)、美女樱属(Verbenɑ)、堇菜属(Violɑ)的植物,也可以用来复盖地面,起到水土保持和装饰作用。但这些植物不耐践踏,不耐修剪,所以又称地被植物。

植物搭配

引言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

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广场色块风、木兰科植物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1.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

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如银杏,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复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观赏效果,如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的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初夏具大量黄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

注意事项

观花和观叶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米高的黄杨球、3米高的红叶李、5米高的桧柏和10米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配置植物的季节性

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刚。在林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草本弥补木本不足

木绣球前可植物美人焦,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偃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搭配方法

小檗和芍药

这个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药组成,淡绿色的小檗和暗绿色的三裂芍药形成一个协调的色调。这个组合总花期近两个月,夏季可欣赏芍药美丽的叶色,秋季欣赏小檗的红叶红果。本组合适用于开阔的绿地花坛。

丁香和绣线菊

绣线菊环绕较高的丁香灌木形成第二层花,其白花可作为一个成功的背景,突出丁香花色的观赏性,花期近一个月。该组合长期保持稳定,可在开阔地上构成独立的群落。

丁香品种组合

多个品种的丁香组合,总花期可达一个半月。可配置于林缘或建筑物墙旁,在开花期十分漂亮,在配置时灌丛间要留有空间。

绣线菊和雏菊

欣赏花期从春到夏长达三个月,可使用于林缘的饰边群体。

月季品种组合

该群体花期近半年以上,在草坪、旷地、道路交叉处群植物效果很好。

茶条槭和卫矛

这是一组灌木组合,总花期一个多月。荚的红果一直可保持到深秋,黄栌形成美丽的紫玫瑰色圆锥花序,卫矛在秋季悬挂着果实,茶务槭在深秋红叶艳丽,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可在景区中列种或与高干乔木保持不太大的种植距离。

云杉和桧柏

这是常绿针叶植物的组合。云杉环绕桧柏种植,适用于公园正门和平坦场地的装饰,形成灰绿与墨绿的单色调。

云杉和月季

云杉深灰色的叶子和月季的红花组成十分鲜艳的对比色调。

建筑配置

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花木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花木而间接地抒发某种情感和意趣。

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追求气质俱盛,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就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的内涵来塑造园林景观。以苏州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创了画中有诗,诗画相融的画风,对造园、植物配置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景融进了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由于植物配置的这种特点,使得园林建筑更加融于自然环境之中。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是融汇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在建筑空间与山水空间普遍种植花草树木,从而把整个园林景象统一在花红柳绿的植物空间当中。植物独特的形态和质感,能够使建筑物突出的体量与生硬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满山翠柏将山顶的白塔烘托得更加鲜明,白塔在郁郁葱葱的植物背景中更加融合,更显魅力。苏州留园揖峰轩前探入六角洞窗里的竹枝,沧浪亭漏窗前的红枫,门前的芭蕉都很生动地表现着自然空间流动在建筑空间之中。

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

建筑物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植物则是最具变化的物质要素,陆游曾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这表明各种花木的生长、盛开或凋谢因时令的变化而更迭。植物的季相变化,春花秋实,盛衰荣枯,使园景呈现出生机盎然,变化丰富的景象,使园林建筑环境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季相变化。园林中的白粉墙、小青瓦、棕褐色木结构的建筑,适于反衬植物的苍、翠、青、碧诸般绿色以及其中偶尔点染的姹紫嫣红。如狮子林,燕誉堂南庭,剑石挺拔,枝叶柔曼,衬以粉墙,在不同季节都有着丰富的景象。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特点,适当配置于建筑周围,使固定不变的建筑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

空间层次与景深

由植物的干、枝、叶交织成的网络稠密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与由园林建筑墙垣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然不甚明确,但植物形成的这种稀疏屏障与建筑的屏障相互配合,必然能形成有围又有透的庭院空间。如扬州片石山房,园中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之美。

在园林中,透过建筑的门窗洞口去看某一景物时,感觉含蓄深远。其实透过园林植物所形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某一景物时,其作用也是一样的,实际距离不变,但感觉上更显深远。

结束语

园林建筑融合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它除了满足游人遮荫避雨,驻足休息等方面的要求外,还总是与山池,花木密切组成风景画面,有时还起着园林景象构图中心的作用。而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造景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植物与园林建筑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编辑推荐

《园林植物(第2版)》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序言

《管子》一书中《权修》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是管仲为富国强兵而重视培养人才的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源于此。它的意思是说培养人才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既十分重要,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奏效的事。“百年树人”并不是非得100年才能培养出人才,而是比喻培养人才的远大意义,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要预先规划,长期、不间断地进行。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迅猛,急缺大量的建筑建工类应用型人才。全国各地建筑类学校以及设有建筑规划专业的学校众多,但能够做到既符合当前改革形势又适用于目前教学形式的优秀教材却很少。

针对这种现状,急需推出一系列切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质量优秀专业教材,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且有助于加快改进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套系列教材整体导向正确,科学精炼,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符合学校、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求。教材以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尽量满足同类专业院校的需求。

教材在内容上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成果;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搭配比例,结合目前教学课时减少的趋势适当调整了篇幅;根据教学大纲、学时、教学内容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体现了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宗旨。

该套教材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对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与思想、办学方针与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以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希望这套教材能够真实体现我们的初衷,真正能够成为精品教材,得到大家的认可。

该文章由作者:【康斯坦丁马卡里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