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理论(博弈论)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理论起源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理论应用

麦穗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里的三个弟子,第一个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闪婚一族,遇到一个觉得合适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结婚,然而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闪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闪离”,结果很悲剧。第二个弟子属于挑剔的心态,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挑来捡去,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对比较行的都错过了。而最后一个弟子是一个比较明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适合的,这就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很多人总说,自己的缘分没有到,其实不然,只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而已。

这也是博弈论的一种。

研究

无论是选择爱情、事业、婚姻、朋友,最优结果只可能在理论上存在。不把追求最佳人选作为最大目标,而是设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选。这种规避风险的观念,对我们在作人生选择时非常有用。

该文章由作者:【酷兔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