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隶属陕西省渭南市,位于渭南市东北部、黄河西岸,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政府驻地合阳县东大街29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阳县常住人口为360683人。合阳县为暖温带半干旱形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合阳县原生植物以木本和草本为主,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1948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十六日)郃阳解放,划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所属县。同年12月,改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所辖。1950年隶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至1958年12月直属陕西省管辖。1958年12月,郃阳县并入韩城县。1961年8月22日恢复郃阳县,隶属渭南专区。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1995年,渭南地区撤地建市,合阳县属之。
2020年,合阳县生产总值总量实现11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2%,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6632万元,下降13.59%。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增长6.6%。
历史沿革
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
莘国,并入晋国,称“莘地”、“梁”或“羁马”。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室后,莘地属魏“西河之地”。
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败秦师于郑(今华县),还师北上,于合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遗道在今黄河西岸莘里村)北岸筑城,取名“合阳城”,西河之地,始称合闱。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献西河之地于秦,合阳划入秦境,为合阳邑,上属内史郡。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划秦腹地为塞、雍、翟三国,号称“三秦”,合阳属塞国。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灭塞,合阳归汉,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改属内史郡。景帝二年(前155年)改合为“郃”,始设“郃阳县”,属左内史郡。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并郃阳入夏阳县(今韩城市)。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至西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郃阳属冯翊郡。
十六国时,郃阳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国占领,县置流废。
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析郃阳,于东北部设宫城县(治所在今东宫城,原名织锦城);于南部乳罗山一带及今澄城县南部设五泉县(治所在今良石村)。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又于中部设郃阳县。三县皆属华山郡。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年),调整郃阳县属武乡郡,宫城县和五泉县隶属澄城郡。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并宫城县及五泉县的乳罗山地区入郃阳县,上属澄城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郃阳县属同州。十六年(596年),县治由黄河西岸迁至县中部(即今县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同州为冯翊郡,郃阳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郃阳复属同州。三年(620年),析郃阳东部黄河沿岸一带设“河西县”(治所设郃阳县故城),两县皆属同州。八年(625年),郃阳县属西韩州,至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复属同州。玄宗天宝元年(742),郃阳、河西两县属冯翊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同州之称,郃阳、河西两县属之;乾元三年(760),改河西县为夏阳县,隶属未变。
五代初期,郃阳、夏阳两县属河中府,后周属同州。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撤夏阳县并入郃阳县,仍属同州。
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郃阳县划属桢州。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郃阳县复属同州。
明代,郃阳县属陕西西安府同州。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同州改府,郃阳为陕西潼商道同州府辖。
民国2年(1913年),郃阳县隶属关中道。22年(1933年),直属陕西省。27年(1938年),析西北山地红石崖一带归黄龙垦区,后属黄龙县。次年,划郃阳县归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所辖。
1948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十六日)郃阳解放,划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所属县。同年12月,改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所辖。1950年隶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至1958年12月直属陕西省管辖。
1958年12月,郃阳县并入韩城县。
1961年8月22日恢复郃阳县,隶属渭南专区。
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
1968年渭南专区改称渭南地区,合阳县仍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澄、合两县大峪河地界的部分村庄作过调整。1957年9月,将合阳县聚安河村划入澄城县,将澄城县高家坡划归合阳县。1971年3月,迁澄城县王家河村入合阳县境内。
1995年,渭南地区撤地建市,合阳县属之。
2021年6月4日,合阳县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8年行政区划为区、乡制。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制。1984年后实行乡(镇)制。
1948年12月设郃阳市和中区、正东区、东南区、西南区、正西区、西北区、东北区,共1市7区。其辖区范围与民国4年行政区划基本相同。
1949年6月撤郃阳市,并入一区;东北区分为七、八两个区;合阳县设8个区,按顺序称谓。
1949年12月,改一区为中区;分二区为坊镇区、河西区;分三区为黑池区、新华区;分四区为乳阳区、露井区;分五区为永昭区、王村区;分六区为五福区、甘井区;改七区为保聚区、八区为百良区,共13区。
1950年5月,又恢复8个区的行政区划。
1956年,改四区为露井区,七、八两区并为同家庄区,其他区皆撤销。期间,乡的规模增大,合阳县共2区、21乡(其中区属乡7个、县直属乡14个)。
1958年8月,城关、知堡、大郭乡组成城关公社;坊镇、小伏六、坡赵、东王乡组成坊镇公社;黑池、新民、马家庄乡组成黑池公社;露井、孟庄、独店乡组成露井公社;王村、和家庄乡组成王村公社;甘井、白家庄乡组成甘井公社;同家庄、杨家庄乡组成同家庄公社;百良、太枣乡组成百良公社;露井和同家庄区同时撤销。合阳县共成立人民公社8个。
1958年12月,郃阳并入韩城县。次年元月调整公社区划,韩城县共设11个人民公社,1961年8月,韩、郃分县后,合阳县划为城郊、知堡、平政、甘井、坊镇、小伏六、新池、东王、黑池、新民、马家庄、孟庄、路井(原名露井)、独店、和家庄、王村、防虏寨、皇甫庄、杨家庄、同家庄、百良、王家洼,共22个公社。
1963年小伏六公社更名为伏六公社。1965年由城郊公社分设出城关镇。1969年撤销新民公社,辟为三门峡库区;留全兴寨大队,划归马家庄公社。
1971年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
1980年城关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1984年2月各公社均改称为乡。1984年12月23日,王村、路井、黑池乡改为建制镇。1986年4月18日,城郊乡并入城关镇,合阳县共有4镇、17乡:城关镇、路井镇、王村镇、黑池镇、甘井乡、平政乡、知堡乡、坊镇乡、伏六乡、东王乡、新池乡、马家庄乡、孟庄乡、独店乡、和家庄乡、防虏寨乡、皇甫庄乡、杨家庄乡、同家庄乡、百良乡、王家洼乡。乡(镇)以下设村民委员会350个、居民委员会1个。
2020年,合阳县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金峪镇、同家庄镇、百良镇、城关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2021年,合阳县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金峪镇、同家庄镇、百良镇、城关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合阳县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接壤,南北长41.8千米,东西宽约35.6千米,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距省会西安市154千米,距市政府所在地渭南市120千米。
地形地貌
合阳县呈阶梯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海拔在342~1543.2米之间,南北长41.8千米,东西宽35.6千米,总面积1341.4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3.2万亩。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黄土台塬和低中山。在总面积中,塬面占65.6%,沟壑18.2%,素有"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原"之称。
水文
合阳县水资源总量为18119.34万立方米/年,其中降水渗补量133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径流量5831.55万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量3949.79万立方米/年(不包括黄河滩地),引黄工程利用客水总量2500万立方米/年,其他入库量约1200万立方米/年。另外,奥灰岩溶水储量11.789亿立方米。据测估水资源总开采量为8181.43万立方米/年,至1990年合阳县已利用5116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利用1896万立方米/年。
合阳县地表水自北而南逐渐减少,北部沿山的高产流区,年径流深达75~100毫米,而南部仅为25毫米,南北相差50~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4.8毫米,与渭南地区比相差63.6毫米。合阳县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4664万立方米/年,年离差系数值在0.48~0.51之间。地表水资源极贫,每亩耕地占有水量仅41.1立方米,比渭南地区平均少91.9立方米。
气候
合阳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形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干湿季分明,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等特征。春季因海洋暖气团势力转强,气温渐高,少雨干旱,时冷时热而风霜多现;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气温最高,多有暴雨,酷暑炎夏而常见伏旱;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气温凉爽多变,夜凉昼热而多为连绵阴雨;冬季受内蒙古一带冷高压气团控制,气温低,雪雨少,晴冷干旱而常现严寒。冬夏期长,春秋期短。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主要矿藏有煤、石灰石、褐铁矿、耐火黏土、石英砂等。县境内煤炭远景储量52亿吨,可采工业储量13亿吨,为发电及一般锅炉用优质煤。已探明石灰岩矿总储量2000万吨,其中水泥石灰岩约600吨,建筑用石料约12500吨;探明建筑砂总储量约21万立方米;磨刀石砂岩矿远景储量30万立方米;褐铁矿探明地质储量2万吨。
植物资源
合阳县原生植物以木本和草本为主,多分布于西北部山区和沟川地区地区,其中木本有银杏、雪松、侧柏、山楂、柠条等70多种,草木有草木栖、马棘、蒺藜、白茅等100余种。
动物资源
合阳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洽川黑乌鲤,狼、狐狸、黄鼠狼、麻雀、啄木鸟、蝴蝶等102种。另外,洽川黄河湿地有全国最大的芦苇荡,面积达10万亩,水草丰腴,生态环境良好,栖息着国家一、二级珍稀鸟类丹顶鹤、大鸨、白天鹅、苍鹭和野鸭等共计15目28科71种。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为36068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6441人相比,十年减少了75758人,平均每年减少7576人,下降17.36%,年平均下降1.9%。
户别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4694户,集体户2222户,家庭户人口为342927人,集体户人口为177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96人。
民族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60474人,占99.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9人,占0.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由219人减少到209人,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下降0.0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7.1%。
性别构成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9686人,占49.82%;女性人口为180997人,占50.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00下降为99.28。
12个镇(街)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镇(街)有6个,在100至103之间的镇(街)有4个,在103及以上的镇(街)有2个。
年龄构成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8197人,占16.14%;15-59岁人口为212486人,占58.91%;60岁及以上人口为90000人,占24.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27人,占17.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加1.8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4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1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8.36个百分点。
12个镇(街)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0%以上的镇(街)有1个,在55%-60%之间的镇(街)有7个,在55%以下的镇(街)有4个。
12个镇(街)中,有11个镇(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8个镇(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
受教育程度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365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949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9016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43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677人增加为9251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5207人下降为1372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5412人下降为4131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159人增加为26162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6.21年提高至9.26年。
12个镇(街)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镇(街)有1个,其余的11个镇(街)都在8年至9年之间。
文盲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961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312人,文盲率由2.81%下降为2.48%,降低了0.33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5973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46.0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4710人,占常住人口的53.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5305人,乡村人口减少158973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20.4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2020年,合阳县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77868人,其中,省内人户分离人口为74753人,省外人户分离人口为311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01倍。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凸显。
政治
代县长:赵超
副县长:菊峰、王改、许涛、陈康、原向勇、李小锋、赵乐、井赵斌、史潇、杨亮、孟庆涛
(截至2021年10月)
经济
综述
2020年,合阳县生产总值总量实现11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增长4.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9%;第二产业增加值20.64亿元,增长9.9%,占比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8.56亿元,下降1.2%,占比51.8%。人均生产总值25463元,比上年增长2.3%。
2020年,合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2%,比上年减少2.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合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88亿元,增长1.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0.5亿元,下降32.1%;第二产业投资27.74亿元,下降9.1%;第三产业投资62.64亿元,增长17.7%。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6亿元,增长22.9%。
2020年,合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5亿元,增长72.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2.86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销售面积27.07万平方米,增长45.0%。
财政税收
2020年,合阳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6632万元,下降13.5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010万元,增长12.21%。税收总收入完成35749万元,下降16.53%。财政支出完成34.68亿元,增长9.98%。
人民生活
2020年,合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11806元,占收入的55.4%;经营净收入3266元,占15.3%;财产净收入882元,占4.2%;转移净收入5346元,占2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05元,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23783元,占收入的66.8%;经营净收入2030元,占5.7%;财产净收入1994元,占5.6%;转移净收入7798元,占2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1元,增长7.7%。其中,工资性收入4343元,占收入的32.6%;经营净收入4623元,占34.7%;财产净收入160元,占1.2%;转移净收入4195元,占31.5%。
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7:1,比上年缩小0.08。
第一产业
农业
2020年,合阳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0.01亿元,增长4.1%。其中种植业总产值完成45.14亿元,增长5.0%;林业总产值完成7295万元,下降4.0%;畜牧业产值完成10.14亿元,增长0.5%;渔业总产值完成2.19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81亿元,增长0.3%。
2020年,合阳县粮食播种面积76.2万亩,平均亩产328公斤,总产量24.98万吨,增长8.7%。其中,夏粮面积33.68万亩,总产量7.85万吨;秋粮面积42.52万亩,总产量17.13万吨。
2020年,合阳县造林面积2.7万亩,四旁植树30万株,育苗面积0.25万亩,新发展花椒1.2万亩,全年林业产值完成7295万元,下降4%。全县花椒种植面积9.5万亩,花椒产量8770吨,产值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6%和-14.4%。
2020年,合阳县生猪出栏10.5万头,增长2.1%,猪肉产量7628.1吨,增长6.6%;牛出栏1.36万头,增长9.3%,牛奶产量12.01万吨,增长3.4%;家禽出栏33.07万只,增长18.8%,禽肉产量494.2吨,增长5.6%;禽蛋产量9103.6吨,增长28.8%。年末生猪存栏11.26万头,增长23.4%;牛存栏4.03万头,增长4.5%;羊存栏2.99万只,增长4.6%;家禽存栏93.24万只,增长12.1%。
2020年,合阳县园林水果面积41.41万亩,水果产量54.89万吨,分别增长0.2%和5.4%。其中,苹果面积22.59万亩,产量33.77万吨,增长7.3%;红提葡萄面积10.32万亩,产量12.03万吨,增长1.7%;桃面积3.76万亩,产量3.19万吨,下降0.3%;樱桃面积1.1万亩,产量1375吨,增长11.8%;核桃面积达9.92万亩,产量2764吨,增长14.9%。
2020年,合阳县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23万亩,产量25.83万吨,分别增长6.0%和8.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合阳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4.5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
2020年,合阳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98亿元,下降4.9%;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22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重工业产值实现24.87亿元,增长3.7%;轻工业产值4.11亿元,下降36.5%。分行业看,能源行业实现产值14.06亿元,增长20.7%;装备制造业产值4.04亿元,下降9.1%;农产品加工行业产值1.84亿元,下降33.1%;化工行业产值2.56亿元,下降18.1%;建材包装行业产值5.96亿元,下降23.1%。
建筑业
2020年,合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9亿元,比上年增长5.4%。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4.54亿元,增长8.3%。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8.62亿元,增长7.4%。
第三产业
交通
2020年,合阳县公路货运量267.5万吨,比上年下降26.5%;货物周转量45162万吨公里,下降24.8%。公路客运量78.5万人,下降71.3%;旅客周转量1995万人公里,下降72.8%。
邮电
2020年,合阳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电信业务收入5904万元,增长8.13%;固定电话用户数4.8万户,其中城镇2.3万户,乡村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58万户。
国内贸易
2020年,合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2亿元,比上年下降12.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54亿元,下降15.9%。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乡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66亿元、15.56亿元,分别下降9.2%、16.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6.61亿元,下降11.3%,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61亿元,下降15.8%。
招商引资
2020年,合阳县共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47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0%。
旅游业
2020年,合阳县共接待游客87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48亿元,分别下降25.0%和25.0%。
金融业
2020年,合阳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26.37亿元,增长17.5%。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5.95亿元,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4.34亿元,增长14.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42亿元,增长31.0%。金融机构存贷比36.4%。
交通运输
公路
干线
民国13年(1924),县道局在原马车道的基础上,开修东北至韩城,东南至潼关,西南至大荔和正西至澄城的汽车道,后逐步形成合(阳)潼(关)公路、渭(南)合(阳)公路、西禹公路合阳段和108国道(北京至昆明)合阳段。
县乡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公路修筑实行民办公助,改建普修沟坡道路。每逢筑路,任务到村、队,户户备科(煤渣、砖块和砂礓石),人人动手。50年代,修成从县城至夏阳的合夏路主体工程,改修保宁、管家河坡道,整修李家河、芦家庄坡道,开辟朴鲁沟坡道,开修黄河老崖莘野坡道。70年代,修筑县乡公路39条,80年代,重点是升级换代和创建双文明路段,县乡公路普遍达到三级标准。
1990年,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211千米县乡支线全部建成。路旁设有百米桩190个,里程碑211个,地名牌96个,悬臂10个,各种指示号志249个,植树10.4万株。
2005年,合阳县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公路货运量为76.6万吨,同比下降18.57%。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40辆,同比下降50.4%。农用运输车拥有量为2000辆。摩托车拥有量为12998辆。
2009年,合阳县完成交通投资8608万元,实施项目95个,新修县乡村公路200千米,改造25千米。交通车辆增加较快,城市公交累计28辆、县乡公交43辆、出租车20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6758辆,拖拉机695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78台,农用运输车8354辆,摩托车33993辆。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22.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035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为110.3万吨,货物周转量8148万吨/千米,比上年分别增长4%、10%、16%、22%。
2012年,投资2976万元,启动实施G108至雷家洼段、庄头至双泉公路合阳段及包联帮扶村道15个项目,新改建公路49千米。县、镇、村好路率分别达到87.5%、77.5%、71.2%。客货运输工作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56.9万人,增长13%。客运周转量7027万人千米,增长12%;货运量201.5万吨,增长32%。货运周转量28115万吨千米,增长50%。
2016年,全年道路客运量271.4万人,客运周转量7234万人千米,货运量244.9万吨,货运周转量37323万吨千米。
2019年,合阳县公路货运量363.8万吨,比2018年增长5.7%;货物周转量60040万吨千米,增长5.8%。公路客运量273.3万人,下降1.0%;旅客周转量7336万人千米,下降1.0%。
铁路
侯(马)西(安)铁路自澄城县醍醐北入合阳境,经独店、和家庄、王村、防虏寨、甘井、杨家庄、同家庄7个乡镇,至南龙亭入韩城,长58.5千米。
侯西铁路是国家投资、地方投劳的民建工程。1959年3月动工兴建,时为韩城大县,动员县南(原合阳)民工1.8万余名,按军事组织编为10个民工营,承担合阳境内平线工程与土石方工程,共奋战两年零9个月,于1961年12月下马。期间,深挖高垫,移动土方223万立方米,开掘隧洞2条,长2000米。
1970年2月二次上马,县党政领导亲自指挥,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基层干部分别任营、连、排长,上劳7万余人,出动机动车179辆(台),畜力胶轮车、铁轮车和人力架子车2.8万余辆。奋战10个月,移动土方83万立方米,完成土坝工程6座;运石23.5万立方米,铺筑路面11万立方米;拉运枕木10.8万余根,铺轨64千米。1970年12月28日胜利竣工,西韩铁路剪彩试车。1988年6月1日,韩城至侯马通车。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县拥有学校187所,在校学生53533人,其中: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635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14人;小学47所,在校学生23025人;幼儿园124所,在园幼儿1224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5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88%。
科学技术
全年共申请专利111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79件,外观设计专利21件。个人申请专利105件,企业申请专利5件。全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80人、培训脱贫户280人,培训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员500余人,培训农民2.4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8万份。
文化事业
202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120场次。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35个,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20年末拥有卫生机构441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16个;拥有床位1868张,其中医院1505张,卫生院363张;卫生技术人员370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1004人。
体育事业
2020年全县体育惠民工程配发13套,215个行政村达到全覆盖。组织举办省级赛事2项,其中:第二届陕西省妇女运动会历时7天,参与人数20000余人;陕西省群众足球联赛,历时5天,比赛20场,参与人数500人。组织举办市级赛事5项,比赛10场,历时5天,参与人数2760人;组织举办县级赛事7项,比赛382场,历时33天,参与人数11250人。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1000人(其中国家级8人,一级32人,二级31人,三级929人),体育社会组织到9个,健身活动站点42个,赴国省市参加运动会人数103人(其中省级16人,市级87人)。
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9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1%。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000人。
年末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1527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1557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93715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555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2746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8971人,参加工伤保险18697人,参加生育保险13894人。
2020年,全县养老总床位数1608张。其中敬老院1所,床位数300张,入住人数132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所,床位数270张,入住人数115人;农村互助幸福院173个,床位数1038张。
全年共为城乡低保户发放救助资金5370.7万元,其中:为农村低保13607人发放保障金4887.1万元,为城镇低保743人发放保障金483.6万元。年内为五保户544户571人发放供养金520.9万元;为5284户14634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913.8万元。
风景名胜
梁山
梁山横亘于合阳与黄龙交界处,最高峰为磨镰峰,海拔1543.8米。合阳人平时所说的梁山指梁山东峰,即小飞峰。梁山向为风景胜地。民谣曰:“千佛洞,万佛塔,照影碑,睡看黄河风打碾,七十二个金水担。”今山腰大佛殿遗址尤存,矗立的石柱和精美的雕塑都可说明其历史的悠久和昔日的繁荣。2000年夏天,当地群众在清理山腰的红宝塔塔基时,发现十余尊的佛雕。经省上文物专家鉴定,为宋代所雕。
武帝山
武帝山系梁山西峰,因峰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祠现存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明万历四年所建献殿、正殿毁于火灾。1998年春,群众自发投工捐料,整修了南天门和献殿、重塑了武帝像,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
魏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所筑之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以北15千米处梁山南麓,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约20千米。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尤以东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东北尚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烽火礅,为陕西境内魏长城遗址中仅存的一座。长城残迹蜿蜒越过徐水沟,延伸至木场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筑,村中有一巨大的木瓜树,树龄有1700余年,高12米,树围6.3米。魏长城遗址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地段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百良寿圣寺塔
百良寿圣寺塔位于合阳县城东北16.8千米处的百良中学校园内,俗称百良塔。塔建于晚唐,为密檐式方型多层砖构实心塔。属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九眼莲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
北雷红薯
北雷红薯,也称作红芋、红苕、番薯、地瓜,距今已有七千年的种植历史。红薯营养十分丰富,每50克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热里129千卡,胡萝卜素1.3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尼克酸0.5毫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以及钾、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便秘,增强生理活性。红薯还富含维生素A,可治疗眼疾并具防癌、抗癌之功效。合阳东南部的黄土高原,特别适宜栽植红薯。
红提葡萄
红提葡萄又称“美国红提葡萄”、“全球红”、“晚红”、“红菩提”,八十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它的主要特点是:果实特大穗,特大粒,果粒差生紧,果皮中厚,外观色泽紫红,鲜亮晶莹,果肉脆硬,能切成薄片,口味极佳,而且耐拉力强,不脱粒,特别耐贮运,是世界晚熟耐贮品种的品种,是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鲜食葡萄品种。合阳县大部分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要求,属最佳适生地区。
合阳踅面
踅面因食用方便,成为合阳“第一小吃”,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合阳踅面是用七成荞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食用虽然方便,制作过程却比较复杂,要求也比较严格。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通常用红薯粉面作鱼粉。因为合阳盛产优质红薯,干甜适口,是制作粉鱼的最佳原料。
羊肉煳饽
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过去曾有“宁吃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荜拨、良姜、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大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烙饼用烫面,加上青盐和碱水,揉匀,擀成一尺左右直径的圆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黄却无焦点为止。面饼虽薄却筋道,折叠起来,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备用。吃时不能用大锅统煮,常用炒瓢或小铁锅分煮,每次一盘或两盘。用原汁羊汤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葱花,盛入平盘,红艳艳、油汪汪、逗人食欲。
辣子豆腐
辣子豆腐流行于县西南的路井、独店、孟庄一带。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臊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吃时先舀豆腐,再搭臊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三池刀削面
徐水之阳的三池村因削面而出名。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三池削面可按食者的不同要求削出宽窄薄厚各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入锅煮熟装盘,调上油辣子酸醋,撒一撮葱花。入口光滑筋道,口感极佳。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曹全、伊尹、太姒、雷敬儿、雷有终、王镇、范燧、车朴、王异、魏天命、雷翀、党守素、雷德骧、雷简夫、李灌、王又旦、雷学谦、雷茂林、康乃心、钱万选、张大有、王寀、褚峻、车顺轨。
近代名人
吕丕周、白坡平、柳彦彪、王均灿、卢守珪、王允伯、刘永成、吴敬业、李印生、赵志道、高克明、李静慈、李百安、雷鸣霄、党梦笔、孙玉如、田德龙、何邦魁、马子云、柳林兴、李正德、雷烽、康朴、党伯弧、党晴梵、王致远、周瑞华、管建勋、王德云、李苗、何善初、王复初、王广财、吏名臣、王亚夫、潘禹九、刘谋儿、何养民、管俊亚、党修甫、马凌甫、秦武山、张发全、朱林峰、王文卿、雷振声、王雨亭、李效民、宋百科、史建堂、范清丞、施学易、雷振华、刘高天、印光法师、六八儿、师集贤、闵士宏、侯晋康、萧锡臣。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3月,获得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县”称号。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40位。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2021年8月,入选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示名单。
2021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2020年度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该文章由作者:【李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