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岛(Pratas Island)是中国东沙群岛中唯一的岛屿,北纬20°42′,东经116°43′,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1.08平方千米。东沙岛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因岛屿形状如牙,俗名月牙岛;因位居珠江口“南澳”之外,所以在中国古航海图中称为“南澳气”,又名大东沙。其地处东亚至印度洋和亚、非、大洋洲国际航线要冲,广州、香港至马尼拉或高雄的航线由附近海域通过,具有重大航运意义。东沙岛在历史上早就纳入中国版图,自明代开始开发经营,是南海诸岛开发历史中最早的一个,该岛现由中国台湾军队驻守。
简介
东沙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台湾海峡南疆的门户,位居南海要冲。位于粤江口、海南岛、吕宋岛及高雄的中央位置,是巴士海峡进出南海船舰的必经之途,扼控巴士海峡的咽喉。该岛长二千八百公尺、宽八百六十八公尺的岛屿,形如马蹄,岛上没有山坵,也没有泥土,虽是珊瑚碎沙积累而成的低伏海岛,但却宛如远离尘嚣的人间净土。历史记载,东沙岛昔称“月牙岛”,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国版图,曾两度被日本侵据,目前由台湾当局控制。
历史
东沙岛在历史上早就纳入中国版图,自明代开始开发经营,是南海诸岛开发历史中最早的一个。清朝末年曾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率领民众占领,擅自改名为西泽岛,其后又经二次大战期间日本的军管。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派遣海军军舰于民国35年9月12日(1946)光复收回,重新竖立国碑,隶属于高雄市政府管辖,并有国军驻守,历经五十余年之艰苦建设及整备,已经成为中国捍卫南疆最重要的堡垒。
正上世纪末以来,围绕南海的主权争夺越演越烈,中国固有的大量领海、岛礁等被非法侵占。而导致这一恶果的原因之一,便是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对中国南海资源及岛礁的大肆掠夺和非法侵占。不请自来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华夏先民纵横四海,扬帆于南海诸岛之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就开始对南海诸岛丰富的海洋资源。
由来
1901年(日本明治34年)夏,基隆日商西泽吉次在海上遇台风漂至月牙岛,发现岛上复盖厚实的鸟粪层。西泽在逃返台湾的同时也携回鸟粪样品化验,证明是质优磷肥,也是上等的农用肥料。西泽氏遂首度窃占东沙岛,并率台湾籍劳工百余人由高雄乘轮赴月牙岛大肆开挖鸟粪,不但在岛上毁中国先民之房舍、栈桥,更捣毁渔民奉祠的天后庙,还在岛上插杆升上太阳旗,擅自将之更名为西泽岛,东沙群岛所在的珊瑚环礁也改名为西泽礁。
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朝始派南洋水师军舰巡弋,付款赎回月牙岛,才将东洋人赶走,东沙岛始二度易手重归中国。过不了几年后,东洋人又卷土重来。1917年(日本大正6年),日本高雄海产商会会长石丸庄助又雇台劳百余人乘渔轮登岛,盗采鸟粪及海人草,东沙三度易手,直到中国海军于1925年进驻将其驱离,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非法霸占才告平息。
经历
另一方面,从晚清(公元1907年)起,南沙首度易手,大批日商渔民即拥入南沙,掠夺资源。由于南沙群岛距离遥远,中国政府始终无力照护南疆,亦从未派舰驱离据岛的日本人。
另一方面,盘踞中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军自1927年起即派军入侵南沙群岛。1933年4月10日,法军占领太平岛,赶走岛上日商与台湾劳工,致太平岛二度易手。同一时期,日本海军派遣测量舰驻泊南沙,探测航道及水文资料并收集法军活动之情报。
气候
地势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年均温25.1℃,最冷月均温20.6℃,年降水量1459毫米。
地理
东沙岛是中国东沙群岛中唯一的岛屿。居东沙环礁的西侧礁盘上,其东北方距离高雄约240浬,西北方距香港约170浬,北距汕头140浬、西南距海南省榆林港360浬,东南距菲律宾的马尼拉约420浬,南距南沙太平岛640浬。
东沙岛为自西北向东南向的碟形沙岛,北纬20°42′,东经116°43′。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呈新月形,俗名月牙岛。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1.08平方千米。是南海诸岛中面积第二的岛屿,仅次于西沙永兴岛。
地势特征
地势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它平均高出海面约6米,东北面稍高,达12米,西南面次高,约8米。整个岛屿呈四周高中间低形态。中部低地积水呈湖,约占全岛三分之一面积。湖水不深,湖深1-1.5米,湖底为淤泥及有机碎屑所复盖。湖口向西开口。
地质资源
在地质上,该岛是建立在礁盘的基础上,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经风化所形成的白沙所堆积复盖而成,因此并无土壤。
东沙岛的珊瑚礁与海洋鱼类资源甚是丰富;热带性鱼类已知的有375种之多,可说是“鱼类之天堂”。而东沙岛临近海域自古以来也一直是一个良好渔场。其附近的海洋固着性植物有记录者为109种海藻、五种海草,显示该岛海洋植物相亦是十分丰富。
地质
在地质上,该岛是建立在礁盘的基础上,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经风化所形成的白沙所堆积复盖而成,因此并无土壤。
东沙岛上的地下水来自下雨时储积沙层中的淡水,由于海水的渗入,沙层中淡水被咸化,不能饮用。
潟湖是东沙岛上非常重要的特殊地形,位置是在岛的西部区域。在退潮时深不及一公尺,出口处之宽度仅20公尺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复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由于对外洋之开口不大,导致水量之交流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机碎屑长期累积。
整体而言,类似于沿岸之沼泽生态系统,与一般珊瑚岛上之那种水质清澈、珊瑚繁生的潟湖生态系统有所不同。
因底部有机碎屑丰富,当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后,便形成摄食诱因,吸引鲨鱼这类依嗅觉猎食的生物循水流来到潟湖附近,同时加上龙占及笛鲷等掠食性鱼类,造成在潟湖中生存的小型生物本身必需具备一定的生存条件,如硬壳,因此蟹类便可在此一环境中成为优势种类。
在缺乏多样化的生活栖地及庇护空间下,即使有丰富的有机质做为营养来源,小型生物在掠食性鱼类强大捕食压力下仍难以生存,而捕食压力同时也对东沙岛周围的生态造成了影响。
相关事件
东沙岛事件
1909年3月,惠州代表周孔博与广东自治会绅商联合起来,集议此事。1909年3月22日,李兆书代表粤省绅商,上书摄政王载沣,要求中央立即照会日使,收回国土。1909年3月31日,广东绅商集会公议,认为东沙岛关系国家海权与国计民生,应行力争,并决定采取三个步骤来解决东沙岛之事,一是迅速将此事布告中外,以争得公正舆论支持;二是禀文政府,要求政府“切实保护中国渔业并该岛财产”;三是力争到底,即使政府放弃,“竭尽中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随后,绅商学各界千余人,在府学宫内再次集会示威。
对于大国形象来说,航母是有象征性意义的,对海军来说,航母的加入能增强实际作战能力和威慑力,又是有实际意义的。前几年中国就在改造航母,中国航母将在国际水道上保障我国所需要的能原、资源顺利进入中国。航母除了防卫领土、领空、领海安全,还能保障中国在海外人员的安全和利益。
该文章由作者:【伯牙与钟子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