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zhàngfū,一般用作名词。又叫老公,古代又称相公、夫君,是男女婚姻中男性的一方,已婚女子的配偶。在古代也指成年男子。
词语信息
【拼音】zhàngfū
【注音】ㄓㄤˋㄈㄨ
【词性】名词
【基本释义】
1、[Husband]∶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Man]: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Manlyperson]∶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详细解释
1、男子。指成年男子。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唐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馀,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清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2、男子。指男孩子。
《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
《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栉,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杨朔《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孟郊《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宋张思光《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元林泉生《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明来集之《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明王铎《送袁环中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石寓(袁可立子)务以守睢阳者守宁远,兵力诚有余,即跐寘颜禅姑衍,亦丈夫分内事,是在子大夫而已。”《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忽又对曰:‘丈夫志在自立,岂可仰仗于婚姻耶?’”章炳麟《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鲁迅《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由来
人们通常谈到夫妇时,夫多被称为“丈夫”,妻子则被叫做“老婆”。其实,“丈夫”一词,与计量单位“丈”有关。
原来,在古代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和强壮,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有了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便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说文·夫部》“夫”字下释丈夫,谓:“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在西周时已经比较定型,后世各朝多有修订,使得同一计量单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量值。据对大量秦汉时期的出土文物实测可知,当时的1尺约合23.1厘米。
“丈夫”一词,除了代称女子的配偶外,在古代还用来称呼成年男子。《毂梁传·文公十二年》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这里用年龄区分是否为“丈夫”,因处于生长期的人其身高与年龄成正比,可见称成年男子为“丈夫”也与“丈”字的计量意义有关。
历史典故
唐代有一个名士,名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并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对联中看到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
相关知识
人们常谈到夫妇时,夫常被称为“丈夫”,妻子则常被叫做“老婆”。这两种常叫法、习俗延续下来,等等。
原来,在中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10尺,商代以前一尺为16.95cm,一丈基本相当于一米七。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丈夫”有许多别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婿,如“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汉乐府《陌上桑》
夫子,尊称。如“夫子所学,当日知其所亡。”范晔《乐羊子妻》
夫君,如“夫君初破黑山归。”高骈《闺怨》
君子,敬称。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草虫》
郎,昵称。如“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建《镜听词》
郎伯,如“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该文章由作者:【淮水东边旧时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