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汉语汉字)

巷,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就是指小巷,古代也特指宫廷中的小道,一般泛指狭长的小街道,有时也泛指州闾,以上义都读作xiàng。现代汉语中,矿山所用的小隧道也称为“巷道”,此则读作hàng。

巷(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巷,形声字。《说文》:“?,里中道。从?,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巷,篆文,从?省。”不确。“共”应为“巷”的声符。“共”古音为群纽、东部字,与“巷”声音接近,故“巷”从“共”声。“?”经典中一般都写作“巷”。

《古陶徵》87有“左巷”。“巷”的本义就是指小巷。《诗·郑风·叔于田》:“巷无居人。”古代也特指宫廷中的小道为“巷”。“巷”一般泛指狭长的小街道。《易·睽》:“遇主于巷。”有时也指门外为“巷”。《诗·郑风·丰》:“俟我乎巷兮。”毛传:“巷,门外也。”有时也泛指州闾。《礼记·祭义》:“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郑玄注:“巷,犹闾也。”以上诸义都念xiàng。现代汉语中,矿山所用的小隧道也称为“巷道”,此则音hàng。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基本字义

巷xiàng(ㄒ一ㄤˋ)

⒈胡同,里弄:小巷。陋巷。穷巷。巷陌(街道)。巷战(在城市街巷里进行的战斗)。穷街陋巷。

其他字义

巷hàng(ㄏㄤˋ)

1.〔巷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⒉义同(一)。

详细释义

巷hàng

〈名〉

(1)矿坑里的通道[tunnel]。如:平巷;煤巷;风巷。

(2)另见xiàng

巷xiàng

〈名〉

(1)同本义。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alley;lane]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辛弃疾《永遇乐》

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巷哭声相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又如:巷口(里弄的出入口);巷言,巷议(于里巷中议论是非)

(3)住宅[residence]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4)另见hàng

常用词组

巷hàng

巷道。

巷xiàng

巷陌、巷战、巷子。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巷【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胡絳切《集韻》《正韻》戸降切,學去聲。《說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廣韻》街巷也。《增韻》直曰街,曲曰巷。《詩·鄭風》巷無居人。《註》里塗也。

又《增韻》宮中長廡相通,曰永巷。《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三輔黃圖》永巷,宮中之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武帝時改爲掖庭,置獄焉。

又《增韻》永巷,天子公侯通稱。《唐書·郭子儀傳》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又巷伯,奄官。《詩·小雅·巷伯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爲近,故謂之巷伯。

又與衖通。《玉篇》衖亦作巷。《韻會》三蒼云:街,交道也。衖,宮中別道也。《屈原·離騷》五子用失乎家衖。

又《韻會》一作閧。《揚子·學行篇》一閧之市。

又叶胡貢切,紅去聲。《詩·鄭風》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

说文解字

里中道。从?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䢽,篆文从?省。胡绛切。

注:?。

该文章由作者:【袜子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