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奥朗德(法国社会党籍政治家)

弗朗索瓦·奥朗德(法语:François Hollande,1954年8月12日),是法国社会党籍政治家,现任法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作为法国社会党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曾经出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党魁)超过十年。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中在第二轮投票击败萨科齐,当选法国第24任总统。奥朗德有著作《法国梦》、《改变命运》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奥朗德1954年8月12日诞生于法国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被称为“总统摇篮”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奥朗德虽拥有30年的从政经验,但大多数却为党务工作,从未进入内阁担任部长。他于1979年加入社会党,1997年至2008年一直任社会党第一书记。他25岁担任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27岁进入总统府经济班子,34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他2001年出任图勒市市长,除此之外再未担任过正式行政职务。

从政经历

1981年,密特朗当选总统,奥朗德成为总统府顾问。

1988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

1993年,竞选连任失败,1997年再次当选。

1997年至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是社会党任期最长的第一书记。但这11年也是他不得不时时维护自己在党内威信、证明自己领导能力的一段时期。

2004年,社会党重新振作,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但是,一年以后,欧洲联盟宪法公民投票又使社会党再度内部分裂。

2007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这已经是社会党连续第三次在总统选举中失败。不少人将社会党难以东山再起归咎于第一书记,认为奥朗德过于在意谋求共识,缺少果断。奥朗德自己则认为他注重的是党内的团结与统一。

2010年1月10日,弗朗索瓦·奥朗德准备参加2012年举行的下一届法国总统选举。

2011年10月16日,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6%的得票率位列第一。他代表社会党参加2012年举行的法国总统大选,挑战执政党候选人。

2012年1月8日,法国媒体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奥朗德的支持率为28%,位居第一,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的支持率为26%,处在第二位。

2012年4月22日,法国大选第一轮初步结果公布。反对党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获得28.41%的选票,其次是现任总统、右翼党派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获得27.01%的选票。

2012年5月6日,奥朗德以51.8%的得票率击败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第二轮投票的正式结果将于5月10日公布。5月中旬,奥朗德正式就职并任命新一届政府,他成为继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后第二位当选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

2012年5月15日,交接仪式结束后,奥朗德在法国参众两院议长的见证下,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军团长勋章,奥朗德正式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7位总统。

为政举措

政治

奥朗德的政策带有明显的传统左翼色彩,但也渗透着一定的自由主义的精神,可谓“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个“团结的总统”,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建设其“法国梦”的进程之中。

奥朗德早就强调,自己不想做萨科齐那样的“超级总统”,而要做一个“正常总统”,带领法国人实现自己的“法国梦”。现在,他充分阐述自己对各个领域的看法,并将在明年1月份正式提出自己的竞选大纲。

奥朗德提出:在改革政治体制、加强民主方面,增加议会权力,建立自由的议会调查团,议会对政府成员能够有监督权,政府要加强与之磋商;改革总统刑法地位,结束总统豁免权;政府向民意开放,在决策中更多征询民众意见;革新政党体制,引入公民初选,增加民众的政治参与度等。

在欧洲政策方面,要建立“联邦欧洲”,加强政治与社会欧洲建设,建立欧洲经济政府,实行统一的欧洲预算和货币政策,扩大欧洲央行行动范围,开展借贷和欧洲债券业务;在与国家的“去工业化”、对外迁移做斗争的同时,打击世界上的不公平竞争,提倡“利益置换”,维护法国和欧洲利益。

经济

实行经济紧缩,减少国家债务和公共赤字;改革税收制度,增税减支;改革金融市场,改变金融体系不负责任的局面;推动银行提高透明度,禁止其从事投机业务,促其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改变世界金融游戏规则,结束金融机构的食利行为,禁止其开展与实体经济无关的业务,加强金融监管。

奥朗德计划在两年内落实其促进就业、竞争力和改善公共财政的政策,在一年内扭转失业率曲线。

奥朗德认为,法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会略高于零。根据法国政府的预计,2012年法国经济增长率为0.3%,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5%。

对外措施

2007年时任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奥朗德在贺电中对中共十七大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并祝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取得圆满成功。并随后致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祝贺他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12年2月21日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派出特使(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会见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奥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视法中关系,致力于建立政治上积极平稳、经贸上平衡的法中关系。

2013年4月25,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奥朗德就任法国总统以来首次访华,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元首。

2014年底,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来,先后在巴黎接待了十几位非洲国家元首(包括现任非盟轮值主席、贝宁总统亚伊·博尼),先后于10月中旬访问了塞内加尔和刚果(金)暨出席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举行的第十四届法语国家组织首脑峰会,12月中下旬访问了阿尔及利亚。2013年1月11日,应马里总统请求,奥朗德派遣法国空军打击马里北部叛军据点,随后,派遣地面部队赴马里参战。

奥朗德承认法国历史上曾对非洲殖民和参与残忍的奴隶贸易,甚至承认在阿尔及利亚有过“血腥的镇压和屠杀”,但同时又声称,他到非洲去既不是为了道歉,也不是为了反省,而是为了带去信任、友谊和团结的信息,为了结束过去“法非特殊关系网”和阴暗的秘密外交,翻开历史新一页,“着眼未来”并与非洲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访问阿尔及利亚期间,奥朗德与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总统签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团结”的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主要成就

2012年法国失业率又创新高。弗朗索瓦·奥朗德面对经济周期性衰退与劳动市场刚性因素造成的失业顽疾,推出了"未来就业合同"与"代际合同",一方面通过降低劳动成本来鼓励企业雇佣更多劳动者,另一方面帮助年轻人与无资历劳动者获得就业机会。

自打出"改变,就是现在"的竞选口号以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并未食言。眼下法国呈现出全面的改革姿态:全面启动金融改革、大刀阔斧实行减赤计划、改变社保制度碎片化现状。在改革过程中,奥朗德力图重塑法国经济竞争力。6月2日,奥朗德祭出"强力精简行政架构与减少行政支出"的大旗,再提行政区划改革,欲将法国由22个大区重组为14个超级大区。同时,奥朗德提议修改宪法,于2020年废除省议会。

奥朗德的著作有《法国梦》、《改变命运》等。

人物评价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奥朗德(2012.5.21)

希腊《新闻报》(《奥朗德,“欧洲罗斯福”》):饱受紧缩之苦的希腊人期待,法国人应带领欧洲效仿罗斯福新政,着力拉动经济增长。

托马斯·皮凯蒂: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与富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时面临的危机相似。罗斯福上任之初,美国刚遭遇经济大萧条,罗斯福秉承“凯恩斯主义”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和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奥朗德也应“顺应民意,实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持奥朗德发行欧元欧元债券来筹集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

希腊《每日新闻》:奥朗德有可能重新定义法德轴心作用,削弱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主导作用。

家族成员

奥朗德的父亲是一名耳鼻喉医生,在悬壶济世的同时,也热心于身边的社会问题。他的母亲则是一名社工,她的政治观念偏左,可以说,奥朗德的政治启蒙,更多的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1978年至2007年,他与同为政治人物的女友塞戈莱纳·罗亚尔同居约30年,生有4个孩子:Thomas (1984-),Clémence (1985-),Julien (1987-)和 Flora (1992-),2007年总统大选后分手。

2007年,奥朗德宣布与资深政治记者女友瓦莱丽·特里耶维勒开始交往,2012年特里耶维勒在奥朗德当选总统后成为实际上的第一夫人。

2015年6月18日,奥朗德和新女友朱莉·葛耶出席戴高乐将军6.18宣言纪念活动,这是朱莉·葛耶做为奥朗德的女友首次公开亮相官方活动。

遭遇困境

民意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法国“民众对于政治生活的愤怒达到极致”。当前奥朗德的信任度现已下跌至30%,成为自1981年以来法国“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经济困顿、社会问题重重、政治激荡,多重危机交互激励,令法国政治运行于高风险之下。法国的启示在于说明了国内经济停滞的危害性和经济发展重要性,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注意力度和处理好同民众的关系,而内政上的压力是无法通过外交行动来实现解除的。

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帕斯卡尔·佩里诺认为目前支持总统的左翼力量的政治社会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分裂,普通民众阶层对奥朗德表示不信任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其中理由则是奥朗德提出的一些形式上的主张(如总统和内阁成员减薪、低碳出行等)未能深入人心。

奥朗德当选不满一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国选民对奥朗德的执政表现感到失望。索福瑞公司2013年3月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奥朗德的民众信任度仅为30%,而2013年2月该数据为35%。大多数法国民众认为,奥朗德无论是在2013年还是其5年任期内都无法兑现其竞选承诺。这些承诺包括将公共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降至3%、降低失业率和不再对中低收入阶层增税。这项调查还显示了有68%的受访者表示对奥朗德感到失望,对奥朗德失望的法国右翼选民比例高达92%,左翼选民的比例也达到了39%。

政治

帕斯卡尔·佩里诺认为,当前对奥朗德及其政府而言,让民众担忧的重要一点,就是政府的权力,似乎没能被好好掌握,新总统和新总理似乎还没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表面看去政府内部纪律严明,但议会的大多数都是分崩离析的。2012年10月9日国民议会表决通过欧盟财政纪律条约决议之时,20名社会党议员投了反对票。奥朗德必须警惕萨科奇时期政治运作的一些失败经验。

经济

1945—1975年间法国“光荣的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是法国经济的辉煌时期;七十年代以后,法国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而后法国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希拉克时期,法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已相对下降。希拉克时期,国家经济中“三高一低”(高赤字、高逆差、高失业、低增长率)已成为当时法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点,也是法国政府亟需解决的经济难题。

但从希拉克到萨科齐,这一难题始终未能被克服,现在依然摆在奥朗德的面前。在2012年9月份,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破三百万大关,这一数据挑战了法国民众的心理底线。这是自奥朗德当选以来出现的信任危机以及左翼执政未来令人堪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奥朗德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外的经济难题,不仅涉及到近二十年来未有改变“三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困境,还面临着当前经济萧条大环境和欧债危机的经济背景,更关联到其经济发展模式对全球化的不适应和国内改革推进的艰难局面。国民消费购买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共财政状况严峻,政府经济改革受阻都令法国经济积重难返。

社会

奥朗德执政后,法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并没有得到改善,在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后续冲击下,各种矛盾反而不断上升和激化。

2013年3月5日,法国20万人大罢工反对新就业议案。复杂地方在于是它总是能调动很多跟随者,共同发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将矛头指向了政府,导致事态进一步失控和恶化,严重时候会使法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陷入极度混乱和瘫痪。

2005年5月法国“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2005年10月底爆发巴黎郊区移民骚乱,2006年3月爆发席卷全国的反“首次雇佣合同”示威运动,2007年10月18日,法国工会为抗议萨科齐政府要削减退休金福利的改革措施,发动了全国大罢工。

2009年1月29日,法国各地发生近200起抗议政府当前经济政策的罢工游行,旨在反对萨科齐处理危机政策。据法国劳工总会统计,有250万人参加了各类抗议活动,2009年3月19日爆发第二轮全国性大罢工,要求政府在经济危机中切实保护工人利益。

201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两起与罗姆人有关的恶性事件并引发骚乱。2010年8月1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下令把非法滞留的吉普赛人遣返罗马尼亚。2010年9月4日,法国多达130余个城市举行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参与者打出“向萨科齐的非人道政策说‘不’”等口号,抗议法国政府以驱逐吉普赛人为主的安全政策。2010年10月19日,法国国内继续举行全国性的大罢工和游行示威,抗议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轶事典故

与女友分手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25日宣布已经与瓦莱丽·特里耶韦莱分手。

年近50岁的特里耶韦莱曾是法国著名的政治记者,主持过电视台政治节目,担任过《巴黎竞赛画报》编辑。她从2006年开始与奥朗德共同生活,但两人一直没有结婚。2012年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特里耶韦莱一直被视为“第一夫人”,同前任“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的时尚形象不同,记者出身的特里耶韦莱更显知性,也相对低调。

遭面粉袭击

2012年2月1日,法国巴黎,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Hollande)在一次演讲中遭到一名妇女的面粉“袭击”。这名女子被抓住后表示,她今年45岁,因为住房法案没有生效,她现在已经身无分文。

游行事件

2015年1月在法国反恐大游行过程中,一只鸽子在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拥抱《查理周刊》专栏作家帕特里克·佩卢克斯(Patrick Pelloux)时排下粪便,正好落到奥朗德的衣服袖子上。

参加游行的该周刊其他员工都目睹了总统遭粪击的尴尬场面,漫画家卢兹(Luz)也说,鸽子排便时才不会考虑被砸中的人是不是名人呢。

相关新闻

2015年11月3日,总统奥朗德在北京表示,中国企业有意愿投资欧洲的环保企业。中国经济会继续强劲增长下去。中国会成为全世界中产阶级规模最大的国家,法国愿意把优质的农产品带入中国市场。

该文章由作者:【孙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