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第五泄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的一篇散文)

《观第五泄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的一篇散文。

简介

作品名称:观第五泄记

作品年底:明代

作者:袁宏道

文学体裁:散文

原文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⑧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转折。

⑧欹(qī):斜靠。

⑨纬:编织物的横线。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赏析

五泄山是浙江名胜地,其中第五泄又称最奇。本文以“观第五泄”为题,着重写观赏之所得,但又不局限于视觉感受。开头未见其瀑,先闻其声,以似“疾雷”的“瀑声”为先导,唤起游者观赏的兴趣,也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此先声夺人之艺术效果也。当瀑布出现在眼前时,先写远观:陡峭“郛立”的山势,造成直泻而下的飞瀑;崖下的“怒石”又造成腾涌飞溅转折后注的流水,写得气势博大,撼人心魄,突现了瀑布的壮美。继写近观:瀑布那如丝的飞沫,通过游人仰面“受沫”的感觉来写,柔若“披丝”,密如“飞雨”,又突现了瀑布优美的一面。远观近观,壮美优美,融合为一,构成了五泄诱人的奇景。

游记后段写观瀑归来的感受,正是以夸张而又带虚幻的笔法,极力渲染五泄留给人的震撼魂魄的深刻印象,使人也似幻境中的鬼蜮了。最后以幻想中“如在床几间”的“魈呼虎号”作结,既与人已似鬼的幻觉相合,又与开端使人“心悸”的瀑声相照应,以声始,又以声终,不失“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该文章由作者:【圣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