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主要包括阵发性室上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有时当医生赶到,病人已终止发作了。并发症是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由于折返运动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它的特点是阵发性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发作时心率一般160-220次/分,每次发作可持续不及1秒或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

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病因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在国人最常见为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通道占30%,其它包括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脱垂、艾勃斯坦畸形心脏手术以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诱因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

发病机理

1、折返性SVT,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ereentrytachycardia,AVNRT)是有房室结具有快慢两条或多条传导通路引起的折返而发生心动过速的。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ytachycardia,AVRT)是由于房室之间除有正常的传导通路之外,还存在旁道(accessorypathways),从而形成折返。根据旁道的不同该型还可分为以下几型:

①典型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ion-WhitesyndromeW-P-W综合征)是有位于房室沟的Kent束参与的折返环引起的心动过速。其中有90%的为由房室结顺传,而由旁道逆传,有10%的为相反的反向,出现宽大的QRS波。

②隐匿性预激综合征(concealedpreexcitation):是指房室旁道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

③短PR综合征:是由连接窦房结与房室束远端的旁道即James束参与的折返环引起的心动过速。由于窦房结的激动越过房室结的下端与房室束相连,故PR间期短。

④异型预激综合征:是由连接房室结或房室束与心室的旁道即Mahaim束参与的折返环引起的心动过速。但近年来电生理研究发现,在右房侧壁与右束支之间有一旁道,称房束支,亦属于此种类型。

⑤持久性交接性心动过速(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PJRT):是近年来发现在室间隔右后部与心房下部冠状窦附近存在有递减性逆向传导的隐匿旁道而引起的心动过速。多为顺传型折返,激动在旁道逆传非常缓慢,RP间期明显延长,又称长RP心动过速,多呈持续性发作,故又称持久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3)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inusnodereentrytachycardia,snrt)激动在窦房结或窦房结与心房连接处折返形成心动过速。其在儿童中非常少见,发作时类似于窦性心动过速,但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应用β受体阻止剂非常有效终止发作。

(4)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是房内传导束或心房肌纵向功能分为两条途径,构成房内折返途径。异位的P波易见,频率110-170次/分。

2、自律性增高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以下几型:

(1)房性异位性心动过速(artialectopictachycardia,AET):是由于心房潜在的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所致。(2)交接性异位心动过速(junctionalectopictachycardia,JET):房室交接区异位起播点自律性增高,频率超过交接区自身固有频率而形成。

(3)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交接区内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所致,又称交接性自律性心动过速,较为少见。

3、并行心律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内存在与主导节律点并存的异位节律点,当其外出阻滞消失和自身固有频率高于主导节律的频率时,异位搏动即可连续出现形成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4、其他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1)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产生机制为激动为在房内折返,也可能为房性异位灶,较少见。

(2)紊乱性房性心律: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atrialtachycardia)发病机制可能为心房内多个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或由于心房肌生理性或病理性的不应期不均衡致激动在心房内形成微折返。很少见。

(3)短阵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指早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或短阵发作持续20秒以上。其发病机制同早搏,依起源不同分为房性及交接性。

临床表现

1、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2、发作特征为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min,室上性者心律绝对规则,而室性者可有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对室上性者常可奏效。

3、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衰。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

辅助检查

心电图

1、QRS波群正常,心律规整,P'波形态异常,P'-R>0.12秒者为房性;有逆行的P'波或P'-R<0.12秒者为房室交接处性。多数情况下因心率过快,P'波与T波融合,无法辨认,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伴有预激综合征、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则QRS波群宽大畸形。

2、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①P波为房性或房室交接处性P'波,心房率在100~230/min,有明显的不整。②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律规整时,房室传导比例在2:1~4:1;室律不规整时,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或Ⅰ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常表现为,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50-250次,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心悸可能是唯一的症状,但如有心脏病基础或心率超过每分钟200次,可能表现无力、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或昏厥。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低血压、少尿和昏厥其诊断主要靠以下几点:

1、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2、发作特征为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min,室上性者心律绝对规则,而室性者可有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对室上性者常可奏效。

3、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衰。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

4、心电图

⑴QRS波群正常,心律规整,P'波形态异常,P'-R>0.12秒者为房性;有逆行的P'波或P'-R<0.12秒者为房室交接处性。多数情况下因心率过快,P'波与T波融合,无法辨认,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伴有预激综合征、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则QRS波群宽大畸形。

⑵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

①P波为房性或房室交接处性P'波,心房率在100~230/min,有明显的不整。

②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律规整时,房室传导比例在2:1~4:1;室律不规整时,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或Ⅰ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一般心率很少超过150次/分且受呼吸运动及体位影响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出现可助鉴别。

2、房扑及房颤:心电图可助鉴别。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畸形时间≥0.12秒频率规则或略不规则。

(2)窦性P波与QRS无关,呈房室分离P波频率较慢埋于QRS波群内故不易发现。

(3)有时见心室夺获和心室融合波,心室夺获的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偶有1:1室房逆行传导,QRS波群后有P`波并兼有不同程度的室房传导阻滞,压迫颈动脉窦心率不变。常见于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等有器质性损伤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可有室性心动过速特征性改变可助鉴别。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持续3次以上快速而规则的心搏其P波形态异常。

(2)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心房率每分钟160-220次。

(5)有时P波重叠于前一心搏的T波中,而难以认出可伴有一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5、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房室交界区过早搏,动频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

(2)P`波和QRS波群形态具有前述房室交界处性早搏的特征,P`波可在QRS波群前中或后,呈逆行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向或逆向传导阻滞。同时或不同时都可出现房室分离。

治疗

1、发作期的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潜水反射、刺激咽部、颈动脉窦按摩、压迫眼球等令其终止发作。

(2)升压药:苯肾上腺素或甲氧胺,收缩压≯20.8~23.4kPa为度,一旦心动过速终止,则停用药。

(3)洋地黄类药。

(4)心得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及心衰者禁用。

(5)异搏定:该药起效快,5分内转复率92~96%。副作用为血压下降,心脏骤停、房室传导阻滞。应备有10%葡萄糖酸钙,以拮抗其严重不良反应,小婴儿慎用。

(6)心律平:该药起效快,转复率高,较安全。

(7)ATP:开始剂量宜小,尤其是年长儿。

(8)食道调搏和电击复律。

2、根治方法:上述治疗只是暂时的,一旦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则可再发心动过速,可用下述方法。

(1)射频消融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相对安全,对心脏的损伤较小。一般说来,6岁以上的儿童可接受此治疗技术,是目前根治阵发性室上速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效果差;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者;需进行心脏手术者。

预防

1、应避免发作的诱因诱因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

2、应注意此病在没有根治前不能从事特殊职业如驾驶、潜水等,以免突然发病时出意外情况。

该文章由作者:【龙游四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