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蛙科林蛙属动物)

林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林蛙属,属蛙科,无尾目,两栖纲,中国境内林蛙属有17种林蛙;狭义一般指东北林蛙。东北林蛙在明清时期称为蛤士蟆(Hasma),体长60~70毫米,雌蛙可达90毫米。背部土灰色,散布着黄色斑点,鼓膜处有一深色的三角斑;四肢有清晰的横纹;腹面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背侧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雄蛙因侧下方有一对内声囊,第一指上色指垫极发达。趾间有蹼。

林蛙(蛙科林蛙属动物)

简介

林蛙又称雪蛤,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多。林蛙行动敏捷,跳跃力强,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例如苍蝇、蚊子等。

主要种类

东北林蛙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包括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部、张广才岭腹地)的纯野生动物,唯我国仅有,被列为无危(LC)物种。

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自然生态情况下生长3~4年,饮清泉甘露,食百种昆虫,经历雪霜,在10月上旬,天气变冷,便开始冬眠;耐寒能力极强,在-20摄氏度以下四肢都已经冻硬,但胸腹部没有冻实,放在温水中就会苏醒,由于其冬天在雪地下冬眠100多天,故又称“雪蛤”。

黑龙江林蛙

黑龙江林蛙体长120~180mm。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圆而略尖,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犁骨齿两小团,椭圆形。舌后端缺刻深。鼓膜圆。皮肤较粗糙。背褶在额部呈折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腹后及股后腹面有扁平疣雄蛙背部及体侧为灰棕色且微带绿色,也有褐灰色或棕黑色。雌性为红棕色或棕黄色。鼓膜部有三角形黑斑。咽、胸及腹部有鲜艳的红色与灰色花斑。四肢腹面灰色,间杂红色斑点。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稍重叠。皮肤较粗糙,体和后肢背面及后腹部密布圆形大疣,背侧褶在颞褶部形成曲折状,先与颞褶相连,然后再达胯部。体色有变异,雄性为棕色、褐灰色、棕黑色,雌性为棕红色或棕黄色,背中央有一浅色较宽的脊线。

其他林蛙

中国境内共有17种林蛙,除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外,还有阿尔泰林蛙、中亚林蛙、峰斑林蛙、昭觉林蛙、桓仁林蛙、徂徕林蛙、寒露林蛙、借母溪林蛙、长肢林蛙、高原林蛙、昆嵛林蛙、峨眉林蛙、镇海林蛙、猫儿山林蛙。

种群状态

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甚多。受胁等级:无危LC。

分布范围

东北林蛙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

该文章由作者:【宙斯之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