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故上书请示放赈。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因此得罪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墨竹图题诗(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译文

注释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吾:我。

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

关情:牵动感情。

译文

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作品赏析

诗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而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作者简介

郑燮,(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与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合称“扬州八怪”。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后世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其处世名言“难得糊涂”富含哲理,流传后世。

该文章由作者:【柠檬草的味道】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