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是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截至2019年5月1日,学校建有郑州市文化路、龙子湖和许昌新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1.35万㎡;学校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建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9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在职教职员工2162人,其中博士学位865人。/n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
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始招生。/n
1927年6月,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n
1927年7月,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宣告成立,随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
抗战时期
1930年9月,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同年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西安、宝鸡、苏州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
1938年6月,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析出,并入陕西武功国立农林专科学校,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2年3月,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院系调整
1949年7月,河南大学各学院返回开封。
1952年8月,全国院系大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n
1960年,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河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n
1975年3月,河南农学院改名为许昌农学院。
/n1977年4月,学校恢复“河南农学院”校名,并逐渐返回郑州办学。/n
1984年12月,学校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开拓发展
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组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
2000年,河南农业大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学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获得一级博士学科的高校。/n
2002年,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首个被评为优秀的本科院校。/n
2003年,批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授予权的多层次大学。/n
2007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被评选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河南省首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省属院校中唯一一个农学类的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n
2008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本科院校。/n
2009年9月29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出席河南农业大学郑东新区龙子湖新校区奠基仪式,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的开工建设;同月,第七批博士后流动站审批结果公布,新增“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至此共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10日,河南省省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这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试点。/n
2010年9月,省部共建国家粮食作物生理生化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准建立。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n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底,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n
2012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成立吴绍骙玉米研究院。
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名单,河南农业大学作为“2011计划”牵头高校参与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n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6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162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57人,博士学位86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3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2人;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4人,中原学者8人,省特聘教授18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专职)/n
中原学者:张改平、康相涛、郭天财、尹钧、范国强、田克恭、陈彦惠/n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改平/n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刘文轩、王艳玲、马新明、何松林、汤继华、范国强、张龙现、田克恭/n
河南省“百人计划”:唐贵良、杜春光/n
河南省特聘教授:范国强、尹钧、马恒运、吴国良、闫凤鸣、刘小军、张猛、尹清强、杨国庆、陈彦惠、张龙现、李潮海、汤继华、王伟、殷冬梅、赵全志/n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余泳昌(大豆)、孙治强(大宗蔬菜)、康相涛(蛋鸡)、王成章(牧草)、宁长申(肉羊)、高腾云(奶牛)、邓立新(肉牛牦牛)、申进文(食用菌)、郭天财(小麦)、李潮海(玉米)/n
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利用(康相涛)/n
科技部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专家:汤继华、赵全志、康国章/n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陈锋、宋安东、张小霞、殷冬梅、赵全志、汤继华/n
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陈伟程、郭天财/n
国家骨干教师:王艳玲、张全国/n
全国模范教师:谭金芳、王川庆、赵全志、马恒运/n
全国优秀教师:尹新明、张国富/n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王川庆/n
河南省教学名师:宁长申、夏百根、梁保松、张龙现、汤继华
院系专业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开办79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
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6个本科专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n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n
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作物学、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园艺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n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林学、兽医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n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林学、风景园林学、兽医学、农业工程/n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林学、生态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园艺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n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n
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经理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果树学、蔬菜学、茶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土壤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烟草学、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8个,河南省精品课程18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农业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典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二等奖)、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加强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农村创业人才(二等奖)、面向21世纪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高等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二等奖)/n
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寄生虫学、动物微生物学、耕作学、食品工艺学、烟草栽培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园林植物昆虫学/n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园林植物昆虫学、兽医寄生虫学、食品工艺学、烟草栽培学、动物微生物学/n
国家级教学团队:作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李潮海)/n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园林、植物保护、林学、烟草学/n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园林植物昆虫学/n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n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村发展与管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n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农学、生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园林)、“应用复合型”(林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艺)/n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动物医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n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鸡公山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n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信阳蛋鸡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驻马店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浚县玉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豫中补灌区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n
河南省特色专业:农学、林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烟草学、动物科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n
河南省精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普通昆虫学、政治经济学、汽车拖拉机学、有机化学、园林苗圃学、企业管理学、工程热力学、动物微生物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动物遗传学、烟草栽培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耕作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n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交流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荷兰等40多个国家的7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有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学校荣誉
2020年1月,河南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2月19日,荣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工党支部被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12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入选拟增补2021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学术研究/n
科研机构
数据截止2019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n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
国家级研究院: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n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n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农田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n
农业部观测实验站:农业部黄淮海农业信息技术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n
其他部委科研机构: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国家烟草(行业)栽培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n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
室、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果树瓜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n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速冻米面及调制食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水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饲料营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与装备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害虫生物防控工程实验室、动物生物制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n
其他省级科研机构:河南省牛业研究所、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家禽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
建设成果
上世纪70至80年代,学校胡廷积、苏祯禄等教授主持全省小麦、玉米高稳低优重大协作项目,促进了小麦、玉米大面积增产,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河南农业大学连续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粮丰工程,先后创造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15亩连片亩产全国最高纪录、小麦万亩核心区亩产全国最高纪录、夏玉米同面积世界最高产量纪录,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大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等多项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其中该校陈彦惠教授主持的“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校自200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第6个国家科技奖励。该项目育成的品种在中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7省推广应用,累计8444.1万亩,新增玉米36.4亿公斤,获社会经济效益72.8亿元。
所在院系 |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林学院 | 范国强 | 四倍体泡桐新品种培育及其优良特性的分子机理 | 省进步一等奖 |
植保学院 | 闫凤鸣 | 作物对刺吸式害虫抗性评价技术及应用 | 省进步二等奖 |
牧医学院 | 尹清强 | 利用生物技术把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畜禽饲料资源 | 省进步二等奖 |
园艺学院 | 马长生 | 早熟保护地西瓜新品种国豫2号、豫星3号的选育及推广 | 省进步二等奖 |
信管学院 | 王文亮 |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成员间知识集成的耦合机制研究 | 省进步二等奖 |
食品学院 | 艾志录 | 速冻中式调理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品质安全监测系统 | 省进步二等奖 |
资环学院 | 朱嘉伟 | 土地综合整治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 省进步三等奖 |
单位 |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玉米中心 | 陈彦惠 | 玉米豫综5号等群体的创建、改良及应用 | 省进步一等奖 |
机电学院 | 张全国 |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生态型发酵气肥联产关键技术及应用 | 省进步二等奖 |
信管学院 | 席磊 | 无公害农产品数字化认证平台 | 省进步二等奖 |
牧医学院 | 李新生 | 禽流感病毒突变株(H9亚型)HN106株多联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 省进步二等奖 |
食品学院 | 宋莲军 | 大豆加工特性及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省进步三等奖 |
植保学院 | 尹新明 | 控害生物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开发利用 | 省进步三等奖 |
国麦中心 | 王晨阳 | 河南强中筋小麦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省进步三等奖 |
单位 |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奖励等级 |
牧医学院 | 王泽霖 | 禽用浓缩灭活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牧医学院 | 陈红英 | 鸡鸭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在免疫调节中初步应用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林学院 | 范国强 | 四倍体泡桐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林学院 | 朱玉芳 | 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调控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机电学院 | 张百良 | 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工程化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机电学院 | 焦有宙 | 中小型光合生物制氢连续产氢工艺优化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资环学院 | 王宜伦 | 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牧医学院 | 赵卫东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功能性甜味剂的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n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曾为《河南农学院学报》、《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85年以后定名为《河南农业大》。
-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馆藏文献总量已达近2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2.05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自建有“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鸡研究特色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兼有经济、理工、人文、社科等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n
在1991年全国文献资源布局调查中,该馆农业科学类图书收藏量排名全国第五、生物科学类排名第十。/n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博物馆收藏有植物标本10万多份,涉及近200个科,1200属,4000多种植物,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植物种类的70%以上。收藏有昆虫标本15万余号,涉及26个目,近400个科,5000余种,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已知昆虫种类的60%以上。收集有动物标本3000多件,其中鸟类标本110余种,占河南已知鸟类的60%。收藏有土壤标本400多个类型。收藏有农业文物和校史资料、图片等1万多件。/t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河南农业大学校徽为正圆形,主色调为绿色,与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和谐统一,象征着生机勃勃、开拓奋进的发展活力和河南农大人纯洁、包容的胸怀;
校徽中央由金色的麦穗、白色伸展开的书本和白色三角塔型图案构成,代表勤奋学习、丰富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书本放置于左右对称的麦穗根部,寄以植根沃土,用科学知识推动农业发展,富足人民生活的美好寓意,书本上被麦穗环绕的三角塔型图案,更被赋予河南农大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中心绿色圆形与校徽边缘绿色圆环间白色底纹上,河南农业大学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均匀排布,其间以红色五角星相连,庄重大气,严肃认真,展现了学校厚重质朴的内在品格。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自强、求是力行
- 校风
团结勤奋、严谨求实
- 农大精神
弘农爱国、求真创新、厚德质朴、包容奋进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魏蒙关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介晓磊 |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 李成吾 |
纪委书记 | 游舸 |
副校长 | 尹新明、康相涛、尚富德、杨喜田、林同保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在任时间 |
创办人 | 锡良 | 1902年 |
总办 | 延祉、胡翔林 | 约为1902年—1903年 |
监督 | 徐仁录 | 约为1902年—1904年 |
监督 | 顾家相 | 约为1904—1905年3月 |
监督 | 启绥 | 1905年3月—7月 |
监督 | 王安澜 | 1906年9月—1908年6月 |
监督 | 刘盥训 | 1908年6月—1909年7月 |
监督 | 毕太昌 | 1909年7月—1910年7月 |
监督 | 张坤 | 1910年7月—1912年3月 |
校长 | 时经训 | 1912年3月-1912年11月 |
校长 | 吴肃 | 1913年—1917年 |
校长 | 陶怀琳 | 1917年—1918年2月 |
校长 | 马全彝 | 1918年2月—1922年9月 |
校长 | 王直青 | 1922年9月—1924年5月 |
校长 | 常子箴 | 1924年5月—1925年1月 |
校长 | 万晋 | 1925年1月—1925年9月 |
校长 | 郭须静 | 1925年9月—1927年1月 |
校长 | 郭桂森 | 1927年1月—1927年6月 |
农科主任 | 郝象吾 | 1927年8月—1929年9月 |
农科主任 | 王陵南 | 1929年9月—1930年9月 |
院长 | 郝象吾 | 1930年9月—1931年9月 |
院长 | 涂治 | 1932年—1934年 |
院长 | 郝象吾 | 1934年—1941年9月 |
院长 | 陈植 | 1937年 |
院长 | 王直青 | 1941年9月—1946年8月 |
院长 | 王鸣岐 | 1946年8月—1949年7月 |
院长 | 刘潇然 | 1950年8月—1954年8月 |
党支部书记 | 赵树材 | 1950年5月—1953年11月 |
党总支部书记 | 李升阁 | 1953年11月—1957年9月 |
党委书记 | 宋辛夷 | 1957年9月—1967年9月 |
院长 | 许西连 | 1956年5月—1967年9月 |
革委会主任 | 郝福鸿 | 1972年12月—1975年7月 |
革委会主任 | 冯若泉 | 1975年8月—1977年8月 |
革委会主任 | 宋寅 | 1978年1月—1979年10月 |
党委书记 | 宋寅 | 1978年1月—1983年9月 |
代院长 | 宋寅 | 1982年1月—1983年9月 |
副院长 | 吴绍骙 | 1949年12月—1983年9月 |
名誉校长 | 吴绍骙 | 1984年12月—1994年3月 |
校长 | 蒋建平 | 1983年9月—1994年5月 |
党委书记 | 蒋建平 | 1983年9月—1991年3月 |
党委书记 | 张百良 | 1991年3月—1994年5月 |
校长 | 张百良 | 1994年5月—2003年10月 |
党委书记 | 李友忱 | 1994年5月—1997年8月 |
党委书记 | 张广智 | 1997年8月—2003年2月 |
党委书记 | 赵鹏 | 2003年2月—2008年3月 |
校长 | 王艳玲 | 2003年11月—2009年3月 |
党委书记 | 程传兴 | 2008年3月至今 |
校长 | 张琼 | 2009年3月——2013年8月 |
知名校友
学术界
吴绍骙: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历任河南农学院院长。
张改平: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改平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建平:曾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河南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马保罗任加拿大农业部谷物和油料作物研究中心(东区)高级研究员、加拿大农学会(东区)主席、国际期刊《Crop Science》杂志技术主编(Technical editor)和《Agronomy Journal》资深副主编(Senior associate editor)。
吴青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Roy O. Martin Jr终身教授。
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直青:就任河大农学院院长。
郭天财: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书记,中原学者。
陈伟程: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玉米遗传育种专家。
王保海:西藏科协副主席、研究员,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已两次被推荐为院士有效候选人。
杨效文:任莱斯特大学医学院蛋白表达实验室主任。
周挺: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食品研究中心研究员81级植保校友。
刘志军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用植物实验室主任。
王泽霖:中国禽病防治专家。
胡学安:河南玉米首席专家。
司福亭:中州大学校长78级植保校友。
于建国:开封大学党委书记67级植保校友。
王凌: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玉斌: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程天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康相涛: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中原学者。
郑天存:周口市农科所所长、68级农学校友。
武耀廷:琼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农业部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热带农业》杂志编委、79级农学校友。
张丽莉:信阳农专副校长、66级植保校友。
党政界
黄晴宜: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董雷:历任河南省纪委书记,陕西省纪委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3级牧医校友。
张世军:原河南省政法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胡廷积:历任河南农学院讲师、副教授,河南省副省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琼:河南省交通厅厅长曾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09-2013)。
陈传进:河南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步智信:历任任贵州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科协副主席,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66级农学校友。
段喜中:历任济源市市委书记,任濮阳市委书记。
王艳玲: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岳文海: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
王俊才:漯河市政协主席。
裴建中:平顶山市政协主席。
丁美兰: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党组成员。
李富恩:洛阳市政协副主席。
王国清:男,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南农学院牧医系,任中共商丘市委政法委书记,高级政工师、高级畜牧兽医师。
周善田: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州动植物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研究员。66级植保校友。
张忠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人事司副司长,研究员。66级植保校友。
张企曾:河南省林业厅厅长、51级林学校友。
王申亭:许昌市市长级干部。
朱坤明: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69级牧医校友。
雒魁虎: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75级农学校友。
于国干: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82级牧医校友。
张立秀:河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74级植保校友。
李占朝: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朱继先: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82级农经校友。
王晓然:历任安阳市副市长 任新乡市副市长、75级牧医校友。
魏庆莒:原新疆建设兵团林业局局长、54级林学校友。
孟祥堂: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58级园林校友。
牛学文:原焦作市政协副主席。
雷书声:商丘市人大副主任、农学校友。
张子明:许昌市政协副主席、园艺校友。
张守印: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
王立林:洛阳市宣传部部长。
解贵方: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纪好勤: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刘应祥:原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
常志箴:南京国民政府参议院副院长、河南农大第五任校长。
商业界
徐国平:美国杜邦公司生物工程技术部科研经理,还兼任北美遗传学会、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学会、国际生物统计学会、国际知识发现及数据采掘学会、美国进化和系统生物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中美华人科学家工程师学会会员。
魏伟:上海尚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78级植保校友。
李骏:1994年毕业于河南农大微生物学专业,现任双汇集团副总经理。
王文兵:郑州宇通客车集团副总经理。
王献成:郑州宇通客车集团副总经理。
韩庚辰: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秦英林: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策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获得者 。现任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畜牧师。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5月,河南农业大学对口帮扶驻台前县工作组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6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工党支部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1年8月,荣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该文章由作者:【亚洲雄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