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8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厘米;5月开红色花,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
形态特征
小叶3-5对,对生,卵形、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40厘米,宽3.5-6厘米,纸质,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略偏斜;小叶柄短,长不及5毫米。花序各部密被灰黄绿色或灰白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大小相若,长约6毫米,宿存;花萼管长1-1.3厘米,裂片椭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圆钝;花瓣淡紫色,倒卵形至近圆形,其柄被白色细长柔毛;能育雄蕊7枚,基部稍合生,花丝长3-3.5厘米,突出,下部被柔毛;子房狭长形,被毛,花柱长而突出。
荚果扁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7-8.5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种子2-5颗,卵形或近圆形,略扁,长约2厘米,暗褐红色,有光泽,基部有一角质、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其长略等于种子。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产地分布
缅茄树原产缅甸,分布中南半岛。中国广东(茂名、高州、徐闻),海南,广西合浦、南宁,云南南部石屏和西双版纳等地均有种植,以高州产的最著名。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也有。
栽培技术
缅茄种子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浸种,24h取出沙藏播种,发芽率最高达97%以上,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缅茄的嫁接时间选择在秋季,这个季节成活率最高,嫁接成活后能抽出一托梢过冬,来年开春,再抽一托梢便可移栽,刚好赶上造林季节,提高种植成活率。
主要价值
缅茄树形优雅,美观、荫浓、花色艳丽,而且抗风、少虫害,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材质坚硬,可作高级家具等用途。花可代茶,清热解毒。种子坚硬,核头有黄腊,形状美观,可作雕刻图章等工艺品。同时,种子还可入药,主治牙病,去火毒,解百药毒等,是传统的珍稀傣药。
种子供雕刻用;亦可入药,主治牙痛和眼病。缅茄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木材可作抗腐的建筑材、细工用材及造船材。
种植历史
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
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十颗给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饮誉全球。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1986年元旦间,胡耀邦总书记到高州视察时,曾指示:“不要让他断子绝孙,要想办法繁殖这稀有的优良树种。”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
领导视察
据说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高州视察时,在参观了这棵珍稀的奇树、听完当地的介绍后,曾当面指示“不要让它断子绝孙”。建国以来,林业科技工作者采用温水浸种或人工去蜡沙土培育等各种方法繁育了少量缅茄树苗,其中有些已进入开花期。1986年1月2日,已故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到高州,在现市委大院栽植缅茄树一株,1994年开花,1995年挂荚果5枚,种子同样有蜡蒂,与西岸古缅茄种子一样。
高州缅茄树
在高州市西岸区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耸立着一棵颇具传奇色彩的古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它是我国缅茄树中的老寿星,树高18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缅茄树是我国一种珍稀树种,系苏木科缅茄属乔木,原产于缅甸,目前除在滇南有少量分布外,其余仅多见于高州,而高州目前也只在西岸、南关、顿梭、市委大院四个地方各生长有一棵,西岸的这棵为母树。
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是“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记载“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古缅茄的种子奇特。缅茄为苏木科缅茄属常绿大乔木,一般种植树10年后才进入结果期,每年端午前后(5-7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香味与玉兰相似,果实翌年1~2月成熟,荚果,每荚有种4~6粒。种子明显分为两截,上半截为革质假种皮,称为蜡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色泽金黄,质地坚韧;下半截称为核仁,宛如荔枝核,圆滑,呈黑褐色。
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栩栩如生。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
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远销海外,饮誉全球。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1957年5月,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10颗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该文章由作者:【所长别开枪是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