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成怒,汉语成语,拼音是nǎo xiū chéng nù。意思是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出自《官场现形记》。
成语解释
又可称为“恼羞变怒”,是因为羞躁到极点而大发脾气或者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成语典故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 王协臺 ﹞射完之后,照例上来屈膝报名,那抚臺见是如此,知道 王协臺 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那排长恼羞成怒,拿着枪头的刺刀,向哥哥的手臂上扎了一下。”
亦作“恼羞变怒”。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冒得官 见他如此的説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词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注意
“恼羞成怒”与“老羞成怒”读音和词义虽然非常相近,但却有细微差别,应根据具体语境区别运用。
该文章由作者:【六个核桃】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