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战与和》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摄制,由张前执导,陈逸恒、张琳、李克俭等主演的电视剧,讲述了1949年,在古都北平城内情势错综激荡、瞬息万变的时局下,共产党领导人和国民党华北守军最高指挥官傅作义在“战与和”问题上作出人心所向的抉择,赢得北平和平解放的故事。
该剧于2009年8月24日播出。
剧情简介
1948年秋季,东北战事正紧。蒋介石(盖美饰)秘令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陈逸恒饰)突袭西柏坡。毛泽东(李克俭饰)神机妙算,使偷袭失败。中共华北城工部积极策反傅作义和平起义,并同意了地下党员傅冬菊(张琳饰)回到父亲身边的请求。经过多方努力,傅作义通过冬菊向毛泽东发出和谈电报。聂荣臻(陈汕汕饰)回话希望傅派可靠代表至石家庄进一步接洽。傅犹豫不决。毛泽东电令挡住傅部海上南撤,命令华野集结断其西退。傅作义积极应战,急调部队增援张家口。战斗打响,谈判再一次搁浅。北平地下党尽力推动和谈,使傅作义打消顾虑,随着天津的解放,一份《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形成这场最先由北平地下党策动的和谈终于成功。傅作义率部起义,走上了光明之路。
演职员表
演员 | 角色/配音 | 备注 |
陈逸恒 | 傅作义 | 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二级上将 |
张琳 | 傅冬菊 | 傅作义之女,大公报记者,中共地下党 |
李克俭 | 毛泽东/吴俊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军委主席 |
刘劲 | 周恩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
王伍福 | 朱德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
郭连文 | 刘少奇 | 国家主席 |
王健 | 任弼时 | |
由力 | 李世杰 | 华北剿总参谋长,中将 |
程前 | 王克俊 | 整编21师师长,中将 |
杨均柏 | 阎又文 | 新闻处长 |
盖美 | 蒋介石 | 国民政府委员长、总统 |
马丽 | 宋美龄 | 第一夫人 |
六小龄童 | 胡适 | |
李霞 | 王婶 | |
王存银 | 李文 | 北平警备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少将 |
刘建荣 | 石觉 | 华北“剿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国民革命军中将 |
刘柏英 | 张庆恩 | 华北剿总军法处长 |
黄湘丽 | 袁鸣纯 | |
田甬 | 林彪 |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
逯长恩 | 罗荣桓 |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第一政委 |
马岩 | 刘亚楼 | 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空军司令员 |
陈汕汕 | 聂荣臻 | 华北军区司令员 |
任明生 | 薄一波 | 中国八大元老,国务院副总理 |
狄剑清 | 李克农 |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 |
龙沭春 | 刘仁 | |
于春 | 罗瑞卿 | 公安部长 |
徐仕龙 | 李银桥 | 毛泽东的警卫 |
王振华 | 郑维山 | |
张红宇 | 岳犁 | |
孙路阳 | 韩青 | |
孙思瀚 | 邴泉 | |
姜毅 | 袁鸣行 | |
赵芙丽 | 宋晓茵 | |
唐伟 | 欧阳仁 | |
李宗峄 | 周毅之 | |
李郁文 | 何思源 | 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 |
(法国)雷美玲 | 何妻 | |
张鸿敬 | 袁省身 | |
卢勇 | 郭景云 | |
张培涛 | 安春山 | |
袁忠远 | 陈长捷 |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中将 |
王新民 | 李腾九 | |
徐斌 | 张解娃 | |
付风男 | 陈祖强 | |
高伟 | 段云鹏 | 军统特工,飞贼 |
王迎奇 | 鄂友三 | 国民党骑兵十二旅旅长 |
常天马 | 王蒲臣 | |
赵耀东 | 崔载之 | |
啜二勇 | 邓宝珊 | |
郭九龙 | 符定一 | |
杨宝亮 | 彭泽湘 | |
傅洪均 | 马占山 | |
汪永贵 | 刘厚同 | |
李庆刚 | 35军参谋长 | |
王秀强 | 孙兰峰 | |
杨蓉 | 周北峰 | |
尹丹丹 | 计彩楠 | |
李国强 | 冯师长 | |
刘佰坤 | 蒋经国 | 蒋介石之子 |
孙中艺 | 蒋纬国 | 蒋介石之子 |
刘正亮 | 徐永昌 | 陆军大学校长 |
赵晓飞 | 李宗仁 | 中华民国副总统, |
张长锁 | 陈布雷 | 总统府国策顾问,自杀 |
赵熙元 | 何应钦 | |
姚彦林 | 顾祝同 | 国防部参谋总长 |
于雷 | 郑介民 | |
刘中华 | 张治中 | |
徐洪良 | 白崇禧 | 华中剿匪总司令 |
张前 | 卫立煌 | 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 |
(俄罗斯)沙沙 | 司徒雷登 | 美国驻华大使 |
(美国)詹姆斯 | 白吉尔 |
出品人 | 张华山 |
制作人 | 刘立京 |
监制 | 李治安、周里欣 |
导演 | 张前 |
副导演(助理) | 张伟、高伟 |
编剧 | 李汀、吴因易 |
摄影 | 彭韬、高峰 |
配乐 | 邹野 |
剪辑 | 陈忆红 |
配音导演 | 陈浩 |
美术设计 | 龙伟 |
动作指导 | 陈冠龙 |
造型设计 | 李玉祥 |
服装设计 | 李敬平 |
灯光 | 魏勇 |
录音 | 陈刚、李冠仪、郝铭 |
剧务 | 张峰、李瑞峰、宋志权、杜建国、王庆祥、王展、张连永 |
场记 | 王菡、冀佳彤 |
布景师 | 林国辉 |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幕后花絮
- 张琳翻阅了很多傅冬菊的相关资料,多次向编剧李汀以及张前导演学习和探讨,尽可能地多去了解傅冬菊。
- 曾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在该剧中客串胡适先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 刚接到角色时,陈逸恒诚惶诚恐,他从历史书籍《傅作义传》和剧本中去研究傅作义。
获奖记录
时间/奖项 | 类型/结果 | 获得者 |
2010年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 优秀电视剧奖/获奖 | 《北平战与和》 |
2011年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 长篇电视剧/提名 | 《北平战与和》 |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 播出平台 |
2009年8月24日 |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
2009年9月2日 |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
剧集评价
该剧人物浩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但它最能扣人心弦的绝不仅止于此。该剧传达了一种雍容的大美,声声入耳的鸽哨,高大巍峨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尽沧桑的松柏等形成了北平那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氛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青年学生的热血沸腾,天上飞机的频繁往来等勾勒出了特有的时代风云。有呐喊也有沉静,有叱咤风云也有儿女情长,有电闪雷鸣也有云蒸霞蔚,决然是大手笔所为。该剧使我们浸润在气势磅礴与温婉细腻中,讲述是庄严的,笔锋是犀利的,笔触是沉着而洗练的。密而不乱,疏而不散,大气中尽显和美,厚重中不失空灵。(新浪娱乐评)
该剧选择了一条毫不取巧、朴素扎实的艺术路线,以匠心独运的历史透视、深刻独到的历史氛围和富有启迪的历史追寻,成功演绎了革命历史题材大片的新类型。全剧在文化视角和艺术功力上刻意雕琢,凸显出青铜般洪钟大吕的历史回响,再现了60年前北平城下那场围绕“战与和”的历史抉择。首先,全剧紧紧扣住了“战与和”这个主题,深入挖掘历史,挖出了历史语境的新意。该剧的最成功之处,正在于从容不迫地把同一个历史事件的多重视角,清晰有致地铺展开来,在历史的多重透视中,解析出北平“战与和”这个历史的核心焦点。其次,这部电视剧用浓墨重彩的人物塑造,挖出了人性深处的风景,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傅作义形象。第三,该剧用浓重的笔墨,书写了北平地下党乃至促进北平和平解放的普通人,在历史抉择中的奉献与牺牲,实现了历史最深层面的追问。(新浪评)
该文章由作者:【人文主义思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