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季麟,1945年9月1日出生于河南开封。冶金与材料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色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
长期从事稀有金属钽铌铍冶炼与加工技术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6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获冶金工程学士学位。
原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加盟郑州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现任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色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何季麟同志长期从事有色、稀有金属冶炼与加工理论和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稀有金属钽、铌、铍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钽铌金属冶炼、加工工艺、技术与方法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主持并指导了特种铜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合金加工、钽电解电容器、电池材料、金属陶瓷靶材等多项新材料技术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实施了7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
何季麟率先研究出固液、液液、汽液、DP、外加料等5种适应不同产品的钽粉生产工艺,在掺杂、降氧、钝化、造粒及电池保护等技术方面有重大创新,解决了钽粉杂质高、比容低、漏电流大、流动性差等难题,采用外加料双项可控搅拌钠还原工艺,研制成功了10000-70000μFV/g系列出口高比容钽粉;研究出“连续涂层多模拉拔”钽丝生产工艺,解决了钽丝线径粗而不均、抗拉强度低、表面光洁度差、漏电流大、折丝次数少、垂直度等难题,开发出了φ0.25-0.15mm系列细径钽丝;主持并指导了多项新产品研究开发和7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形成了46个系列206个品种的产品,已有17种产品出口。
中色东方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100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56%,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创10年来最高水平。曾今贺兰山脚下那个鲜为人知的军工配套小厂,如今已经成长为“东方崛起的一个世界级企业”,中色东方已经成为新材料领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
学术论著&专利
何季麟获授权专利9项,发表论文4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彩电配套用钽粉火炬计划项目”获1998年国家火炬计划奖一等奖,“FTW120钽粉生产及产品”“ FTW170高比容钽粉”“细直径钽丝技术开发”“超高比容钽粉用K2TaF7技术开发”“铝热还原法制取金属钽、铌新工艺”分别获1992年、1996年、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表彰
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1997.03 – 2002.03 | |
世界国际钽研究中心TIC | 执行委员 |
稀有金属学会钽铌冶金专业委员会 | 主任委员 |
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 | 客座教授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四、五届委员会 | 常务理事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学会 | 副主任委员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常务理事 |
郑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
该文章由作者:【邓布利多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