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汉语汉字)

妹(拼音:mè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同父母而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后引申为少女,女子。

妹(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女,未声。甲骨文“妹”字所从“女”,或在“未”左、或在“未”右、或在“未”下;从女或作从“母”,因甲骨文“女”与“母”初为一字,后来分化。金文、战国文字并从女未声,与《说文》篆文同。本义是同父母而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说文》:“妹,女弟也。”宋公?:“其妹句敔夫人季子。”《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甲骨文“妇妹”,人名。《合集》6552:“乙未妇妹示屯。”或假为“昧”,指天将明未明之时。《合集》38137:“妹(昧)雨。”(黎明时下雨)大盂鼎:“女(汝)妹(昧)辰(晨)又(有)大服。”“妹辰”,典籍作“昧爽”。《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妹mèi(ㄇㄟˋ)

⒈称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妹妹。兄妹。弟妹(a.弟弟和妹妹的合称;b.俗称弟妇)。妹夫。

⒉对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女性的称呼:表妹。师妹。世妹。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妹mèi

〈名〉

(1)(形声。从女,未声。本义:妹妹)

(2)称同父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younger sister]

妹,女弟也。——《说文》

及姑姊妹。——《左传·襄公十二年》

妹者,少女之称也。——《易·归妹》注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卫风·硕人》

(3)又如:妹妹;妹丈(妹妹的丈夫);妹婿(妹夫)

(4)称亲戚中同辈(或为表示亲善对非亲戚中同辈)年纪比自己小的女子[sister]。如:表妹;挑花妹

(5)古邑[Mei city]。在今河南省淇县

〈形〉

通“昧”。昏暗不明[obscure]

而弃妹之者,不仁也。——《庄子·天道》

常用词组

妹夫、妹妹、妹子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女弟也。从女未声。莫佩切

说文解字注

女弟也。

衞风。东宫之妹。传曰。女子後生曰妹。

从女。未声。

莫佩切。十五部。按释名曰。姊、积也。妹、昧也。字当从未。白虎通曰。姊者、咨也。妹者、末也。又似从末。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昧。《说文》:女弟也。《诗·大雅》:俔天之妹。《衞风》:东宫之妹。

又同母异父曰外妹。《左传·成十一年》:声伯嫁其外妹于施孝叔。

又《易·说卦》:上震下兑,归妹。《杂卦》:归妹,女之终也。

又《集韵》莫贝切。音眛。义同。

又地名。《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

又国名。《汲冢周书》:姑妹珍。注:姑妹国後属越。

该文章由作者:【吴依霖】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