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山(天水市武山县山脉)

广武山高耸入云,崇山峻岭西东纵列40公里,位于今天水市武山县车家川。广武山是陇右制高点之一、天水西大门,陇西(包括狄道)东大门,除了青居山(川陕间)、六盘山是最好的屯兵之地。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所看中的“襄武之地”之一:“止戈解衣可耕田,披甲操兵宣战斗”。

甘肃广武山

所以,今陇西初置“襄武县”,武城川(今新寺、马力川)三国魏再置襄武县(治安家嘴一带),其原因就是这一带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优越。正因为这样,汉李广(?——前119年,今甘肃秦安人)练兵也选中了个广武山。许多辞书典籍注释“武城山”(即广武山、铁笼山)时无不是援引发生在这里的军事战争来说明的。《辞源》武城山:“在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南。三国魏甘露元年,姜维从董亭赴南安,邓艾拒之于武城山,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铁笼山:“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

又名武城山,唐代称朱圉山,属秦岭地槽系之北秦岭北部。”《三国志》邓艾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南安郡”时治今陇西县东南宝凤乡一带。北宋仁宗皇祜五年(公元1053年)三月,古渭州(治巩昌)归宋。陕西转运使范祥狃、于功利修筑城墙,历一年九个月竣工。皇祜六年十二月,蕃部惊扰,“青唐族羌攻破广吴岭堡,围哑儿峡砦,杀官军千余人。”(《陇西县志》)“广吴岭堡”,指铁笼山当中岘南、今漳县武当乡当中岭村和北、今武山高楼乡洩兵村诸边堡。其进军路线是出大大沟,翻寨子梁去破哑儿峡寨的。若过“广武坡”,便成了南辕北辙。

明末清初甘州(治永平县,今甘肃张掖市)副将米刺印(公元1648年)的反清战争援巩昌军被挫败的地点,也是在广武山。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米刺印与丁国栋(公元1650年)在甘州起兵反清,计杀甘肃省巡抚张文衡等,拥立明延长王朱识识,连下凉州、兰州、狄道、渭源、岷州等地,有众十万,号称百万,进而分兵围巩昌(甘肃巡驻地、甘肃省治)。大军驻岷州。米剌印带主力直奔巩昌,丁国栋绕道今漳县(时属岷州地)从东边包抄。米刺印攻破巩昌城东、西、北关城。清知府高拓斯、总兵王胤久据守大城。丁国栋所率部谋破广吴岭(广武山),出天衢,占哑儿峡,包抄巩昌。

时在秦州(今天水秦州区)练兵的清陕甘总督孟乔芳(公元1595年一1654年)闻知军情,亲率主力驰巩昌救援,另派副将马宁、赵光瑞奔广吴岭阻击反清军。在广吴岭(广武山)两军打了遭遇战,受掳。丁国栋命部队后撤,边退边打,损失惨重。退至渭源,与巩昌败退的米刺印军会合,且战且退。年末退至永昌,在古城窊战斗中,米刺印阵亡。清军又尾追逃窜的丁国栋军,至肃州城(酒泉),反清残军被团团包围,城破,全体将士壮烈牺牲,丁国栋被俘,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遇害兰州。

这儿的“广吴岭”也指广武岭(广武山)。因为反清军意在包抄巩昌,没必要过广武坡。怎么能在广武坡“挫败”呢?广武坡历史上没有设置过军寨、边堡(1935年8月国民党临时驻军,作为围截长征红军的第十八道军事封锁线,没有建筑物),但明末清初有泰山庙、黑虎龙官庙。这是用来镇山、锁龙脉、把山门庄门的建筑物,是中国道教民俗的体现。这完全切合广武坡“活山”——不断泛泥沙、出水、滑坡的地理实质。这近处的军防点是庙儿嘴范家坪(今二号桥、支锅石峡);范家坪因滂沙河冲刷已无,碉堡尚有残迹。

广武山

荥阳市广武山林果专业合作社位于广武镇王沟村,2008年成立,王润沛任理事长,2005年河南省荥阳市广武山林果专业合作社成立,2008年注册,2009年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合作社,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示范合作社。本社有高级绿化工5名,中级园艺师3名,中级农艺师3名,高级工程师3名,设计人员10名。

合作社有社员153户,有荥阳市金山林场和郑州林农绿森公司2家林果企业社员并与河南中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林下散养柴鸡专业户24个,存栏50000多只,产蛋率40%,年产蛋80多万斤。林果种植面积7500亩,种植木材、果树、绿化树种30多个,上百万株。拥有石榴、核桃、柿子等果园16处,年产量10万斤,苗圃基地30余处,存圃苗木500万株左右。树下粮食作物种植3000亩,年产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200万多斤。树下食用菌大棚20个。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人均收入高于未入社社员38.6%。

一、坚持以“六统一”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必须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模式,以“六统一”方式配套服务。一是统一培训。合作社近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20多次,编发资料4000多份,接受技术培训2300多人次,熟练掌握苗木、种子、套装、蔬果、嫁接等环节技术。二是统一物资供应。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组织物资供应。

林果种植、树下种养实现了采购、供应服务的统一化。三是统一防疫。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当顾问,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近年柴鸡养殖和林下种植发病率低,提高了养殖种植的效益。四是统一信贷服务。通过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采用养殖户交叉联保等方式,为社员筹资融资,解决信贷资金数十万元,缓解了社员流动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五是统一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率先建立高标准柴鸡散养基地4个和林下食用菌养殖大棚56个,完善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养殖的安全性和产品的无公害化率。

六是统一销售产品。产品供求信息、组织产品销售由合作社统一发布和调配销售,统一以自己的“广武山”牌商标包装投放市场,解除了社员产品定向定型和产品生产外运销售的后顾之忧,产品价格也得到保证,“广武山”牌产品倍受市场青睐。

二、坚持以打造独具特色和适应市场的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面对千变万化大市场,这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适应新形势,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解决农民生产经营遇到的问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目的,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手段,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和新型经济形式。本合作社一方面严格产品定向选型,打造过硬品牌。召开成员大会,专题讨论产品定向和品种结构,社员就像确定自家产品慎重、负责,各抒己见,通过分析市场和自身的优势,测算不同品种效益,集思广益,综合多种因素最终决定产品;另一方面是严格产品质量。

不管是林下养殖种植的散养柴鸡和中药材种植,还是林木苗木果木的栽培管理,直到形成最终产品,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严格程序,一丝不苟,精挑细选,让客户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把严把质量关与培育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形象结合起来。三是注重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这些年合作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山林绿化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以林下种植养殖涵养山林绿化,互为滋养,相辅相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四是注册自主商标。

请教名人、专家,精心打磨设计商标名称图案等元素构成,以自己的合作社命名,注册了“广武山牌”商标,合作社在市场中有了自己的“名分”,品牌加质量和信誉等于高额利润,是市场亘古不变的定律,定律中的这些要素,合作社通过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加之“广武山”的光环和精巧别致的包装,使自己的产品以独具特色的崭新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闻名荥阳周边。

广武山林果专业合作社在前进,广武山林果专业合作社越办越好,明天更美好。

荥阳广武山

又名三皇山、三室山。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北五里。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

从骆驼岭沿黄河西行3公里,有一东西走向的山岭称为广武山,据《荥泽县志》载,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广武山上有一条由南向东北的巨壑,历史上称为“广武涧”,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公元前203年,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后人把刘邦、项羽隔涧据守的营垒分别称为汉王城、霸王城,历代不少文人骚客到此凭吊,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晋人阮籍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场时,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唐朝韩愈《过鸿沟》诗曰:“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李白的《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描写的更为形象:“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来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霸王城位于东广武山头,长1000米,墙身宽26米多,城墙最高处达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堆,后人称之为“项羽堆”。它是当年绑刘邦父亲刘太公示众的高台。

《史记·项羽本记》载,项羽在军粮不继、难以久战的情况下,曾用要煮死刘太公的方法胁迫刘邦退军,刘邦则以两人曾约为兄弟的誓言,反击项羽“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有军师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才赦免了刘太公。后有人在这个土堆修建了一座“太公亭”,现亭已被毁,只有台基清晰可辨。汉王城位于西广武山头,长1200米,现存城墙最高处达10米多,高出黄河200余米。在汉王城上,有一片隆起的高地,据说是刘邦的点将台。

当年刘邦、项羽在此对垒,项羽人多势众,刘邦将寡兵微,为了迷惑项羽,刘邦从点将台下向荥阳(今古荥镇)开了一条地道,让屯在广武的军队悄悄地在广武和荥阳之间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援军,使项羽不敢下决心攻城。在广武山头楚汉军垒之间,立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顶端雕刻着一个老虎头,虎头下,刻着刘邦、项羽“临涧对话”时战旗如云、刀枪林立的画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体阴刻着“汉霸二王城”5个大字,一面用文字记述了楚汉相争的历史。

伫立碑前,山风习习,耸人毛发,使人想起清代诗人江天淯“古堡风传百战声”的诗句。在濒临黄河的广武断壁上,伫立着“战马嘶鸣”铁塑,铁塑高7米,重10吨,面对滔滔大河,引颈长嘶,底座上,是丢弃的刀、枪、剑、戟。战马的主人已喋血沙场,只留下故马恋主,徘徊悲鸣。

该文章由作者:【赵小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