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传为李白所创,因李白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等。代表作品除《忆秦娥·箫声咽》外,尚有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与贺铸《忆秦娥·映朦胧》等。
引用示例
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有二体。一体押平声韵,另一体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有一叠韵。
②曲牌名。属商调,南北曲都有。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前半阕相同,也有与词牌全阕都相同的。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
词牌来源
忆秦娥 词牌,最早出自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据称作者是李白,但毫无任何根据,而且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盛唐诗人无一人作词,在李白有生之年,社会上并无菩萨蛮、忆秦娥等词牌。总上所述,现一般认为是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萧,嫁给仙人萧史。在作者词中指的是一个秦地(今陕西省一带)女子。写她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等下去,总是音信杳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
词牌格律
定格
仄韵格(格律对照例词:《忆秦娥·箫声咽》)
(上片)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下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体字,表示韵脚所在。)
变格
平韵格(格律对照例词:《忆秦娥·映朦胧》)
(上片)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下片)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
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词牌名篇
秦楼月/忆秦娥
[宋]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忆秦娥·萧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2]伤别。
乐游原[3]上清秋节,咸阳[4]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忆秦娥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蓑草。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宋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该文章由作者:【张大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