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但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黄色凸出条纹样式的盲道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它被铺在马路人行道上,是为了方便盲人出行而设置的。形状特殊的砖、鲜艳的黄色,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原理达成。

盲道(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

概述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报告公布:目前(2011年)全世界残疾人总数已达六亿,占总人口的10%,现在每年平均增长残疾人1500万。在多数国家,每10人至少有一个因生理、心理和感官的缺陷而致残,他们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群体。

中国有盲人约500万,占世界的18%,占全国人口的3.8‰左右,平均每百万人口有盲人3800人。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至2020年,盲人总数预计将达2000万。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极大帮助。

历史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

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

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2003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副主任委员胡光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发言)三次审议稿第三十三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盲道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草案三次审议稿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王立平等常委委员提出,在大中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应当设置专用盲道,以体现法律对残疾人的关怀。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盲道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盲道建设现状

从1991年,中国北京建成第一条盲道,至今年(2013年)已经22年。应该说中国的道发展史是比较晚上,而且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盲道设计体系。在城市不断推进文明建设过程中,希望盲道离“无障碍”不再遥远。

盲道硬件建设现状方面

1、盲道被其它基础建设中断。

2、提示盲道铺设不符合规范。

3、人为占用盲道。

盲道知识宣传方面

1、大部分盲人对盲道不认同,甚至部分群众不知道有盲道。

2、施工单位对盲道不够重视。

3、小部分比例群众对盲人有歧视现象,造成盲道管理制度执行上的困难。

该文章由作者:【国立华侨大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