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馏油(酚类混合物)

木馏油是由山毛榉或类似植物干馏得到的酚类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愈创木酚(Guaiacol)、木馏油酚(Crosol)及其他酚类。外观是无色或黄色油状液体。是一种消毒剂和防腐剂。/n

性状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特殊芳香气味。略溶于水和苯。易溶于甘油。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冰醋酸混溶。根据生产环境和质量标准的不同,有医用级和工业用两种,工业用木馏油有窜透性烟臭,味灼烈,有腐蚀性。医用木馏油,相对温和,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都更高。

作用

作用与酚相似,但其毒性与刺激性均较小。有杀菌、防腐、除臭作用。主要用于木材防腐,能破坏、杀死细胞。

成分

愈创木酚、木馏油酚、苯酚、O-甲酚、P-甲酚、4-乙基愈创木酚这六种成分占75%以上,其他还有二甲苯酚等。

注意事项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禁与金属盐类、强氧化剂、蛋白质或树胶溶液配伍。

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贮藏

避光,凉处密闭保存。

获取工艺

将榉树放在隔绝空气密闭的环境中干馏,收集挥发出的油状物质,然后将这些挥发油进行反复多次分馏,取其中200-220T、馏程段的淡黄色透明油层,就是木馏油。因为提取工艺区别于传统中药炮制方法,药物有效成分明显提高,属于现代植物药范畴。

药学价值

木馏油提取工艺是后人发明的,虽然在古代中医典籍中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木馏油从榉树中提取出来的,前人对于榉树的药用价值有大量记载。

榉树皮的药用价值,最早见于公元498年的梁代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陶弘景编撰的《本草经集注》中。榉皮的药用价值,就是陶弘景在吸取了魏晋名医经验的基础上发现的新药,并亲自进行了采集和印证之后历史上第一次加入到药学典籍之中。书中记载:“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夏日作饮,去热”。

榉树皮的药用价值在之后各类医学著作中亦有大量继承和发展。唐《古今验方录》:“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栝楼、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合”。五代《日华子本草》:“山榉树皮,治热毒风,熁(xie,意烤)肿毒”。宋《圣惠方》:“治痛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历史上最著名、有中药百科全书之称的明《本草纲目》中也都有榉树皮药用价值的记录:“榉树,山中处处有之,皮似檀槐,叶如栎槲”,“毒气攻腹,手足肿痛。用榉树皮和槲树皮煮汁”。可见,榉树的药用价值是得到了历代中医药名家验证的,且流传久远,应用广泛。

木馏油根据生产环境和质量标准的不同,有医用木馏油(wood creosote)和工业用煤馏油(coal-tar creosote)两种,和胃整肠丸的主要成分为木馏油(Creosote)。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意口对口是否可行),并立即就医。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以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少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该文章由作者:【张乘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