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汉语汉字)

情:qíngㄑㄧㄥˊ。《说文解字》:“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系念欲望如青苗萌于心边是情之范式。

本义: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如: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情qíng(ㄑ一ㄥˊ)

⒈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⒉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⒊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

⒋私意:情面。说情。

⒌状况: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

详细释义

〈名〉

1.(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同本义[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问世间情为何物。——《摸鱼儿·雁丘辞》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公(袁可立子)性情胆略,流露尽于此矣。——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情所欲居。——清·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3.本性[Aperson'scharacter;Innatequality]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4.情欲,性欲[Lustsexualpassion]。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5.爱情[Love]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6.实情,情况[Thestateofaffairs;Circumstance;Condition]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犹夫人之情。——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7.私情;人情;情分[Humanfeeling;Kindness]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要以风义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袁可立)者宜莫如昌。——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8.情趣,兴趣[Interest]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兰若诗》

又如:情兴

9.思想,精神[Thinking;Spirit]。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0.道理;情理[Reason]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1.形态;情态;姿态[Mode;Posture]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12.通“诚”。真诚,真实[Cordial;Eanest;Genuine;Real;True]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13.心愿[desire;wish]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宋·苏轼《超然台记》

14.通“请”。《苟子·成相》:“听之经,明其请。”

《史记·礼书》中徐广注:“古情字或假借作请,请、情同义。”——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15.情者,喜怒哀乐忧思惧好恶爱憎欲也。

常用词组

喜,指高兴、欢喜;怒,指发怒、愤怒;哀,指哀伤、悲哀、悲伤、哀痛、伤心;乐,指快乐、欢乐、愉快、愉悦;忧,指忧虑、忧愁、忧伤、担忧、担心、焦虑;思,指沉思、思考、思索、思虑、思念;惧,指恐惧、害怕、惧怕;好,指喜欢、爱好;恶,指厌恶、讨厌;爱,指喜爱、爱慕;憎,指憎恨、憎恶;欲,指欲望、欲念。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情

〔古文〕啨【唐韵】疾盈切【集韵】【韵会】【正韵】慈盈切,音晴。性之动也。从心靑声。【董仲舒曰】人欲之谓情。【诗序】六情静于中,百物汤于外。【白虎通】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礼·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又情,实也。【论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又叶慈良切,音墙。【韩愈·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与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情

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疾盈切。

该文章由作者:【海德先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