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汉语汉字)

蓑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uō,象形。从艹,衰声。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簑”。“蓑”是后起字。蓑的本义是雨具名,即蓑衣。

基本字义

⒈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⒉用草覆盖。

康熙字典

蓑【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又《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说文解字

莎【卷一】【艸部】

鎬侯也。从艸沙聲。蘇禾切。

说文解字注

(莎)鎬矦也。夏小正。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釋艸。薃矦、莎。其實媞。按縞薃鎬同字。許讀爾雅鎬矦爲句。鎬矦雙聲。莎隨㬪韵。皆絫呼也。單呼則曰縞、曰莎。其根卽今香附子。从艸。沙聲。穌禾切。十七部。籒文作?。漢書地理志?題。省水從?。?與少同也。俗誤作芯。

该文章由作者:【徐易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