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词牌名)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代表作有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n

体裁沿革

《贺新郎》词调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落于金元。《贺新郎》由北宋苏轼首次填写,是宋代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调。

对于《贺新郎》词调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无确切结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是宋人杨堤和胡仔。因杨堤和胡仔二人的分歧衍生出两种观点,一种如杨堤所言,《贺新凉》是词调本名,《贺新郎》一名为后人误传;另一种观点认为《贺新郎》是词调本名。对于此二种说法,或同意第一种观点,如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载:“词云‘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故名《贺新凉》,后误为“郎”;陈子清、孙永都《词律浅谈》一书中载:“因苏轼词中有‘晚凉新浴’句,所以名《贺新凉》,后误为《贺新郎》”。

或认为《贺新郎》为本名,《贺新凉》一名由苏词衍生,如《钦定词谱》中载:“苏轼词有‘晚凉新浴’句,名《贺新凉》”;谢桃坊先生在《唐宋词谱校正》《贺新郎》一调下注“北宋新声”,并引用胡仔语:“苏轼词为创调之作······宋人胡仔《菩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贺新郎》乃古曲名也。’北宋当据古曲改制而成······因有‘晚凉新浴’句,又名《贺新凉》”。

对于《贺新郎》曲调的产生时间,史料甚少提及,考有关唐宋音乐记载的相关文献,《教坊记》、《揭鼓录》、《乐府杂录》、《唐会要》、《乐府诗集》、《碧鸡漫志》等,皆无《贺新郎》曲调来源的记载。南宋胡仔有《贺新郎》本为古曲的说法,此后词话中偶有提及也仅是引用胡仔之语。对于《贺新郎》曲调音乐的来源,据己有史料记载,皆认为《贺新郎》是苏轼按己有音乐填作,并无苏轼自度曲的说法。

且看后人填制贺新郎,基本以叶梦得“睡起流莺语”一百一十六字一体为标准,可见叶词是最符合音律的。北宋时因受到政策支持歌妓行业发展繁荣,宴饮时一般会有歌妓歌唱俏酒,文人与歌妓间交往密切,故孙素彬推测《贺新郎》一曲最有可能为乐工乐妓所创,经苏轼填词后得以传播。

《贺新郎》是异名比较丰富的词调,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名《金缕歌》,又名《金缕曲》,又名《金缕词》。苏轼词有“乳燕飞华屋”句,名《乳燕飞》;有“晚凉新浴”句,名《贺新凉》;有“风敲竹”句,名《风敲竹》。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名《貂裘换酒》。

典范作品

(北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南宋)张元干《贺新凉·梦绕神州路》

(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

(南宋)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柳暗凌波路》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南宋)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南宋)刘克庄《贺新郎·湛湛长空黑》

(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南宋)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南宋)卢祖皋《贺新郎·春色元无主》

该文章由作者:【红色石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