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城市群(是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城市群)

江淮城市群将是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拥有人口3100万,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包括合肥、芜湖、巢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六安、池州等10个省辖市。江淮城市群11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联系渐趋密切,已形成较为紧凑而又合理的蛛网状空间结构。据统计,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以占全省46.8%的国土面积和47.2%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65.1%的生产总值和75.6%的财政收入,江淮城市群的人均GDP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000元以上。

简介

城市群简介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我国城市群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此外,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江淮城市群概况

随着安徽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初现,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已初现雏形。目前,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十分迅猛,市区人口已超过350万,建成区面积已达340平方公里,GDP达3636.1亿元。有5条铁路和六条高速公路向四周辐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合肥周边已有10个城市与合肥的交通距离在2小时车程之内,积极打造江淮城市群的背后,是安徽加快自身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愿望,而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则为安徽提出江淮经济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江淮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区、淮南市区、蚌埠市区、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部分)、安庆(部分)等10个省辖市。江淮城市群中以合肥为核心,以沿江、沿海城市为两翼,辐射范围可以达到安徽北部和安徽南部,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经济圈。江淮城市群具有三大主体功能,一是安徽省的科教集中区,二是泛长三角的制造业基地,三是我国东中部过渡地带的大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是长三角向西辐射的“腹地城市群”,也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连的门户,是中部地区东向发展的“门户城市群”。

面对同样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迅速发展,安徽崛起中部的迫切感显然并不一般。此前,安徽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功能定位。

相关城市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皖江城市经济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江准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本区,属于淮河流域面积14912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六安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六安文化底蕴浓厚,著名旅游景点众多:拥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美域的国家5A级天堂寨风景区,大别山主峰景区,皖西大裂谷,万佛湖风景区,佛子岭风景区等。

滁州: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安徽省东向发展和对接长三角的前沿节点城市。还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安全宜居价值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

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的西南侧,市区离南京市区仅有半小时的车程,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门户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集多项殊荣于一身的城市。

芜湖:简称“芜”,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处在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与合肥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

安庆:简称“宜”,又名宜城,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处于长江北岸,安庆港是长江重要港口之一。下设大观区、宜秀区和迎江区三个市辖区,管辖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和岳西县七县一市。安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蚌埠:又名珠城,蚌埠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武高铁[1]的交汇点[2]。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多,为安徽科教文化第二城。

铜陵: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建市,是一座工贸港口城市。城市依山襟江含湖,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淮南: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50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国务院1984年13个较大城市之一、安徽省2个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进入90年代城市人口就达到70--80多万人,在21世纪初终于突破100万以上人口进入特大城市,是安徽省名副其实的“双百”城市之一。现淮南市下辖6区一县,是安徽省辖区最多的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淮南市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北拥淮河,南依舜耕,可谓“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五彩淮南”之称。

池州: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城市群规划

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注: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群的仅为前面三个)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规划编制的地方层面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国家相关部委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

该文章由作者:【下有苏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