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àng,最早见于春秋金文,其本义为忘记、不记得,又可引申为遗失、遗漏,遗弃、舍弃等义。
字源演变
形声兼会意字。由“亡”,“心”构成,“亡”字有逃亡的含义,整个字意思是从心中逃跑了,由此产生忘记的含义。字从心,从亡,亡亦声。“忘”是“亡”的后起分化字,表示在记忆中亡佚(其同源字群与“忽”等相通)。本义为忘记、不记得。《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我赞许你的美德,以为纯厚而不可忘记)中山王鼎:“天子不忘其有勋。”由忘记引申为遗失、遗漏,由遗失引申为遗弃、舍弃等义。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动词 | 忘记,不记得 |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
玩忽,怠忽 | 夙夜不敢忘怠。——韩愈《潮州祭神文》 | |
舍弃 | ||
无,没有 | 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史记·孟尝君列传》 | |
丧失,失去 |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忘,与‘亡’同,言不失前人之大功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 | |
终止;断绝 |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诗·小雅·沔水》 不可弭忘,犹言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 | |
通“妄” | 不知常,忘作,凶。——《老子》 | |
名词 | 指健忘症 |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 |
动词 |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武方切。
说文解字注
(忘)不识也。
识者、意也。今所谓知识。所谓记忆也。
从心。亡声。
依韵会本。武方切。十部。
康熙字典
《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说文》:不识也。《增韵》:忽也。
又遗也。《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谓不遗也。
又《仪礼·士冠礼》:寿考不忘。注:长有令名,不忽然而遽尽也。
又善忘,病也。《庄子·达生篇》:气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又坐忘,无思虑也。《庄子·大宗师》:回坐忘。
又《广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妄。《韵会》:弃忘也。《增韵》:遗忘也。《周礼·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遗忘。
又志不在也。《左传·隐七年》:郑伯盟,歃如忘。注:志不在于歃血也。
又韩愈《别窦司直》诗:中盤进橙栗,投掷倾脯酱。欢穷悲心生,婉恋不能忘。《说文》:从心从亡。会意。
该文章由作者:【夜里挑灯看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