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后光学现象)

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造成的大气光象,光线照射到雨滴后,在雨滴内会发生折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偏离、其中紫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大,红色光的折射最小,其它各色光则介乎于两者之间,折射光线经雨滴的后缘内反射后,再经过雨滴和大气折射到眼里,由于空气悬浮的雨滴很多,所以仰望天空时,同一弧线上的雨滴所折射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线角度相同,于是就看到了内紫外红的彩色光带,即彩虹。彩虹大多出现在太阳的相对的方向。

​传说

在阿拉伯人的传说里,虹是光明神哥沙赫的弓。当哥沙赫休息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弓――虹,挂在云端。多少年来,人们欣赏虹,流传着虹的神话,同时也努力揭开虹的秘密。中国早在北宋时候,对天空中的虹就有了科学的解释。当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用孙彦红的话说:“虹,日中水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在中国,虹可以认为是双头蛇、龙,同时白虹经天等天象被认为是不吉的征兆。

传说,虹为一种首尾生口的怪兽,喜出没于瀑布处饮水,若遇见男子便会变幻为女性引诱以吃掉。所以,虹字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又是一种双头的怪兽。(详见:《白鱼解字》——流沙河)

成因

虹就是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发生色散形成的。雨刚过后,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当太阳光进入水滴就像进入三棱镜那样发生色散。虹就是太阳光通过水滴进行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反射形成的。

当光线(通常是阳光)穿过悬挂在大气中的水滴时,彩虹就形成了。光波穿过水滴时会改变方向,产生两个过程:反射和折射。当光线反射到水滴上时,它就会从水滴的发源地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来。当光线折射时,它会走一个不同的方向。

彩虹的形成是因为白光进入水滴,在水滴中向几个不同的方向弯曲。当这些弯曲的光波到达水滴的另一边时,它们会反射回液滴,而不是完全穿过水。由于白光在水中是分开的,折射光在人眼看来是不同的颜色。

费马指出:光在指定的两点间传播,实际的光程总是一个极值,也就是说,光沿光程为最小值,最大值或恒定值的路程传播。这是几何光学中一个最普遍的原理,称为费马原理,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nds=极值(极小值,极大值或恒定)

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光程大多取极小值,如光在平面分界上的反射和折射,在其他情况下也大多如此,费马本人最初提出也是最短光程。但若反射面是旋转曲面,实际的光程可能是极大值或恒定值。根据两点间直线最短这一几何公理,从费马原理可以直接推出光在均匀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虹是通过雨滴反射和折射形成的,雨滴是不断下落的,而看到的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原来,雨滴是在不断下落的一个雨滴下落后,又有新的雨滴落到原来的位置,产生同样的色彩。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当前一个雨滴色彩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补充到这个位置上新的雨滴色彩又进入了人的眼睛,于是人就看到了连续不断的虹。

入射到雨滴上的太阳光会在许多方向上射出,如果七种颜色的光线转过的最大夹角都相同,那么它们的强度都一样,则混合在一起恢复为白光。如果一种颜色的光在不同的角度射出的光强都一样,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恢复为白光。只有在最大夹角附近的出射的光线相对最明亮,不同颜色的光的最大夹角不同,当它们同时进入人的眼睛,人们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因为光线转过的最大角度是钝角,所以观察者必须位于太阳和雨滴之间才能看到彩虹。

虹的色彩和宽度与雨滴大小有关。雨滴愈大,虹带愈狭窄,色彩愈鲜明;反之,雨滴愈小,虹带愈宽,色彩愈暗淡。雨滴过小,则不可能出现虹。又因为虹是“日照雨”时形成,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所以朝虹见于西方,暮虹见于东方。

区别

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称为副虹或霓。霓和虹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二次内反射,因此光线通过雨滴后射到眼帘时,光弧色带就与虹正好相反。

该文章由作者:【水木萃白怎么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