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银行)

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是银行服务的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为富豪们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一般需要拥有至少10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资产才可在较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或银行中申请开设此类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服务,也可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该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1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著名的银行品牌包括:瑞银集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

类型

离岸基金

离岸基金(OffshoreFund),也称海外基金,是指基金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它的主要作用是规避国内单一市场的风险,帮助客户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根据基金发行公司注册地以及计价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由国外的基金公司发行、募集,通过在国内成立的投资顾问公司引进、由国内投资者申购的基金,这类基金注册地在海外,特别是一些“避税乐园”(taxhaven),还有由国内基金公司发行、募集资金,赴海外投资的基金。

环球财富保障

环球财富保障(GlobalWealthSafeguard),在海外免税国家与地区成立离岸私人公司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方案,有助于税务和遗产规划。其主要功能是持有外币存款、证券投资、黄金、物业和土地等资产,如果配合境外成立的家族信托基金保障效果会更好。

家族信托基金

家族信托基金(TheFamilyTrust),也是私人银行保障客户财富的有效方式。信托基金是委托人(客户)将其财产所有权转移至受托人(银行)的法律关系,让受托人按照信托契约条文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并管理委托人的资产(信托基金)。根据信托协议,受托人是财产的合法拥有者,必须根据管辖法律与信托协议的条款管理财产。基于受益人拥有信托财产的合法权利,并须对受益人负诚信责任,只有受益人可强制执行信托的条款。

服务方式

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私人银行家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美国西部某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一

群中国学生正在为持续低迷的就业市场而郁闷。这天忽然有消息过来,说排名美国第五的富国银行(WellsFargo)打算招聘几个懂中文的做“私人银行”业务。

几个中国学生早早到了面试地点,可是面试官们似乎并不关心他们是否在“金融工程”或“投资组合管理”等几门高端金融课程上是否拿了A,却更关心“你是否熟识贵国的一些富豪家族”、“有没有向‘高个人资产净值(HighNetPersonalValue,HNPV)’或‘超高个人资产净值(UltraHighNetPersonalValue,UHNPV)’客户做销售或客户关系管理的经历”,及“是否熟悉贵国有关投资、税务、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顺便还很善意地提了几条面试者在仪表和着装方面有待改进之处——而富国当时虽然已经不失为美国业绩最好、成长最快的大银行之一,但在私人银行领域还几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后来者,入门门槛自然也低些。

几个中国学生这才意识到,作私人银行原来同作投资银行或基金管理颇为不同。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和经验,是成为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所必备的。私人银行业务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学业和职业背景,往往具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博士(JD)等学位,注册财务分析师(CFA)、注册公共会计师(CPA)、律师等专业资格,及资产管理、证券投资、法律、税务、客户关系管理、甚至慈善事业等方面的从业经历,如果对艺术品和奢侈品有足够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味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重大消息

一、私人银行业务及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相对于批发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已有了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用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逐步将它们的经营发展策略转向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倾注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发高赢利产品的服务,以代收代付业务、银行卡业务、保管箱业务、咨询业务为主的中间业务迅速崛起。90年代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比重更是与日俱增,并成为它们的主要赢利性业务。随着各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服务方式的变化。过去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方式比较简单,主要采取的是营业柜台服务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系列新的服务方式,如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应运而生,并成为传统营业柜台的有力补充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二是组织机构的变化。传统银行对私人客户的服务由多个部门分开经营,导致信息无法沟通,资源不能共享。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世界上著名的商业银行如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银行,英国的国民西敏寺银行、标准渣打银行,德国的德累斯登银行等都纷纷成立私人银行业务部门,集中设计、开发和办理私人客户的金融服务,为私人客户提供全面、广泛的服务。

三是业务重点发生变化。私人银行业务最初发展集中在消费信贷方面,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90年代以来,个人住房和耐用消费品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渠道,与此同时,股市、外汇市场、保险业务、基金逐渐兴起,但由于市场的高风险及人们缺乏专业知识,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发展的契机。针对市场的需求,中间业务从单纯的代理收付扩大为包括结算、担保、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咨询等广泛内容。随着中间业务产品的日益丰富和规模的迅速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四是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和个性化。9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的兴起,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能有效吸引客户,各家商业银行开始绞尽脑汁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逐渐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代理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公共服务。一些银行由此成为金融创新产品多达200种的“金融百货公司”或“金融超市”。传统的存贷款服务,也开始根据客户的需求重新设计、包装。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迟缓,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仅仅开展了居民储蓄业务。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家银行逐步认识到私人银行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或称为私人金融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等),以加大私人银行业务开拓、管理力度,制定了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银行卡发展迅猛。

其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蓬勃发展。

其三,中间业务品种日渐丰富。

其四,电子银行的兴起。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备受关注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昨日在银监会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该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进行了规范,规定商业银行对超过65岁的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同时对界定模糊的私人银行客户、高净值客户给予了明确标准。

2021年5月11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被核准筹建的信息,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再次引起关注。实际上早在2008年期间,农行、工行、交行的私人银行部(专营级机构)便已获准设立。这意味着时隔近十年后,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再次成为监管部门的关注点,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开 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可能是近期监管部门的政策倾斜点。

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附件的内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下列类型机构:保险及其相关服务,还包括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它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这样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Savings)的经济利益。”

从税收筹划的起源和定义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不仅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更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税收筹划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普及的根本原因所在。总之,税收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可以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即使站在政府宏观调控(比如产业政策等)的立场看,税收筹划活动也是应该鼓励,至少是不可禁止的。

该文章由作者:【云图六重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