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Baoding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920.2亩,已建成34.39万平方米;有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3个;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44.2万余册,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609人),全日制在校生15453人。
校史发展
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n
严修1904年(清光绪30年)11月,近代著名教育家、时任直隶学校司督办的严修先生创建了“保定初级师范学堂”,隶属于直隶省学务处。/n1909年暑期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n1912年改称直隶第二师范学校,隶属直隶省教育司。/n1928年6月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n1932年9月改称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n1949年3月改称冀中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冀中行政公署教育处。/n1949年8月,又改用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省教育厅。/n1969年9月,校名为保定地区第一师范学校。/n1977年改称河北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保定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n1977年增招大专班;/n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受省和地区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n/n1998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保定市教育学院(名称变化情况:1963-1966校名为保定专区教师进修学校;/n1978年2月-1981年2月改称保定地区教师进修学校;/n1981年2月-1984年5月,保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n1984年5月-1995年1月,保定地区教育学院;/n1995年2月-1998年7月,保定市教育学院)合并;/n1999年,保定师范学校并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实现了三校实质性合并,合并后,校名仍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n2001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保定学院。/n2003年8月8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新校区在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奠基。/n2004年11月18日,正式迁入新校区(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办学。/n
保定学院
2007年3月,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n2015年,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十所试点学校之一。/n2017年,学校成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全国首批13所试点院校之一。/n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970人(专任教师6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8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师德标兵4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
系部设置
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部)。/n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省级教改课题34项。“艺术教育”成功上线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n2009年起,学校开始承担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项目。200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学员网上评价中位居全国43所承办院校第二名。/t
学术研究/n
科研平台
截至2012年7月,学校建有白洋淀研究中心、湿地研究中心、保定低碳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心)。/n
建设成果
2014年至2019年5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8项,市厅级课题326项,横向课题42项,成立了17个科研团队;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8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8篇。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5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38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16种为珍善本,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18个全文数据库。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科技、人大数媒、读秀学术搜索、书生之家、九羽、阿帕比、网上报告厅、库客音乐、新东方、中国文学史研习系统等数字资源库18个,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正式用户,可为读者提供外文文献传递服务,开通试用数据库20余个。自建骨干教师教案数据库、978P艺术图片库等。。/n
学院学报
《保定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保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期为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36页。1987年创刊,曾用刊名《保定师专学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改为现名《保定学院学报》。/n学报是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n
文化传统
校徽含义
设计人:美术系教师齐靖宁/n含义说明:/n一、以保定学院前身,具有百年校史的“保定红二师”的校门为主要元素,以传承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n二、蓝色:保定学院校园建筑主体色。/n三、1904:保定学院前身“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创建时间。
学生团体
学校校团委直属六大校级学生组织(六大社团)为: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广播台、大学生艺术团、家政家教服务中心;其中,保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15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评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另有校就业指导中心直属校级学生组织: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校党委宣传部直属校级学生组织:校报记者团。以及多种兴趣社团如全民街舞公社、武术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足球协会,读书文学社、英语共进社、法学社、日新书社、轮滑社、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收藏者协会、棋社、魔术社等三十余个学生社团等。
革命传统
学校前身保定师范学校曾是著名的“七·六”护校革命斗争爆发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称为“红二师”。/n毛泽东同志1975年接见保定二师毕业生、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铁瑛同志时,称赞保定二师是“一所好学校”。江泽民同志1991年视察河北时指出:“1932年7月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武装护校斗争以及后来的冀南、冀东暴动,都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n
二师毕业生、著名作家梁斌根据“七·六”护校革命斗争创作的名著《红旗谱》和二师教员、著名作家李英儒创作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影响了一代代青少年。/n2014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
西部支教
2013年12月,学校百余名毕业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转载。/n2014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重要回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n学校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荣誉称号;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支教团体”;2015年5月,获评“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荣誉称号。/n2018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回信4周年之际,学校与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系列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n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胡连利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韩会玲 |
党委副书记 | 刘清波、张晓梅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汤志江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徐景星、马丽娟、孙斌、赵其国 |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校友成就
截至2018年4月,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余人,还有一批政界及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如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河北省委原副书记、河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杨泽江,东北师大原校长丁浩川等。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保定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中坚力量,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都是学校的毕业生,一些同志还走上了市、县领导岗位,为地方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文章由作者:【雾霾防激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