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汉语汉字)

袁,汉字,拼音是yuán,意思是缓长。

袁(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yuán匣纽、元部;云纽、元韵、雨元切。

商代甲骨文所见是会意字,或从一“又”(手)曳衣,如字形1,或从两“又”(手)曳衣(其中衣旁上部的止形是又之讹),如字形3,或加注○(初文圆)声,如字形2。这些形体都是“擐”的初文(参裘锡圭说)。本义是穿衣。《国语·吴语》:“乃令服兵擐甲”,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七引贾注:“擐甲,衣甲也。”“衣甲”即穿甲衣之意。

西周金文所见“衣”上部保留了由“又”旁讹变成的“止”旁,○声移入“衣”内,简去了“又”旁。石经古文和《说文》小篆、汉隶都承袭了西周金文省“又”的写法,但“衣”旁上部的“止”已讹得面目全非,并且小篆和汉隶的“止”旁下部笔划都已与“衣”旁上部的笔划连为一体。楷书承袭汉隶写法,平直了笔划。由于假作他用,复造“擐”字以表本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yuán

姓。

详细字义

yuán

【形】

长衣的样子〖(dress)long〗

袁,长衣貌。从衣,叀省声。——《说文》

Yuán

【名】

姓。如:袁纥(我国古代部族名)

袁大头

yuándàtóu

〖silvercoinsmintedintheearlyyearsoftheRepublicofChinawiththeheadofYuanShihkaiontheobverseside〗指民国初年发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也叫“大头”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袁·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唐韵》雨元切《集韵》羽元切《韵会》于元切,?音园。《说文》衣长貌。从衣,叀省声。

又州名。《篇海》汉宜春县,隋置袁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袁氏,妫姓,舜後。陈胡公之後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请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亦作辕。

又作爰,《史记》袁盎,《汉书》作爰。《韵会》袁从口。俗省作?,又作?,非是。

说文解字

【卷八】【衣部】袁

长衣皃。从衣,叀省声。羽元切

说文解字注

(袁)长衣皃。此字之本义。今只谓为姓。而本义废矣。古与爰通用。如袁盎、汉书作爰盎是也。王风。有兔爰爰。传曰。爰爰、缓意。远辕等字以袁为声。亦取其意也。从衣。叀省声。葢从古文叀而省。羽元切。十四部。

该文章由作者:【上坟烧报纸】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