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汉语汉字)

汉字,通“炯”,指明亮,光明的意思,也有心情不安、悲伤和正直、刚直的意思。也是一汉族常用姓氏。

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

概述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释义】①正直:耿直|忠心耿耿。②姓。

【耿耿】#gěnggěng①形容非常忠城:忠心耿耿。②明亮:耿耿星河。③老想着,心情不安:耿耿于怀。

【耿直】#gěngzhí直爽。

〖例句〗他是个耿直人,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详细解释

耿/ngěng/n【形】/n(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n同本义〖earskeptclosetothecheek〗/n通“炯”。明亮,光明〖bright〗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离骚》/n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心情不安;悲伤〖uneasy;disturbed;sad;sorrowful〗/n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n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刚直〖upright;behonestandjust〗/n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唐·韩愈《南山诗》/n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n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protruding;projecting〗/n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1. 耿饼gěngbǐng

[small and thick dried persimmons] 一种小而厚的柿饼,因产于山东荷泽县耿庄而得名。

2.耿耿gěnggěng

(1) [be troubled]: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bright;shining]:明亮;显着;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dedicated]: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刘向《九叹·惜贤》

3.耿耿于怀gěnggěngyúhuái

[take sth. to heart;brood on sth.] 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对开玩笑的话耿耿于怀

这个性格坚强的青年人,正值创造事业的黄金时代,对事业的得失成败总是耿耿于怀

4.耿介gěngjiè

[be governed by strict moral principles;be honest and frank] 正直,不同于流俗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楚辞·九辩》

5.耿直gěngzhí

[just and upright] 刚毅正直

为人耿直,不善词令

他是耿直人

6.耿耿

①形容忠诚:忠心~ ~。

②有心事,心有所思:~ ~于怀。~ ~不寐。

③微光闪烁:~ ~残灯。星河~ ~。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幸切,音?。《说文》耳著颊也。

又《广韵》耿介也。《冯衍·显志赋》独耿介而慕古兮。《徐敬业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又《韵会》不安也。《诗·衞风》耿耿不寐。《传》耿耿,犹儆儆也。钱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

又与炯通。《晋语》其光耿於民矣。《注》耿,犹炤也。

明亮的、光大的。  【组词】:「耿月」。《书经.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又地名。《左传·闵元年》灭耿,灭霍,灭魏。《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晋州霍邑县,故耿城,今名耿仓城,在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故耿国。

又《山海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又姓。汉耿弇,耿况。

又《集韵》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韵》涓荧切《韵会》古荧切,?音扃。明白也。

又与?通。幽州方言也。《蜀志·?雍传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谓耿为?,遂随音变之。◎按说文耿,耳著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说非也。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後人所加,或传写之误,语载徐本说文。盖许以杜说为非,徐以许左形右声为误。字汇正字通?录其说,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说为优,至谓凡字皆左形右声,与凡字多右形左声,则许徐之说皆非也。周礼、六书贾公彦疏辨之详矣。贾之言曰:书有六体,形声实多。若江河之类,是左形右声。鸠鸽之类,是右形左声。草藻之类,是上形下声。婆娑之类,是下形上声。圃国之类,是外形内声。闅?辫戚?赢之类,是内形外声。形声之等有六也,附记於此。

方言音韵

◎赣语 grɛn3 耿直,耿的

◎客家话 [宝安腔] gen3 [海陆腔] kwen3 [客英字典] kwen3 [台湾四县腔] kwen3 [东莞腔] gen3 [客语拼音字汇] gen3 guen3 [梅县腔] gwen3

◎粤语 gang2

◎韩语 KYENG 경

该文章由作者:【未知大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