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二级白手镯一条,有少许留皮,一点点棉,专家帮忙看下价值几何。谢谢!
你好
如图目测不像是籽料啊
很像是韩料
品相不怎么样
和田玉分多少个等级?
和田玉白玉可分为羊脂白玉、一级白玉、二级白玉、三级白玉四个等级,它们在成分上大致相同,只是因为微量元素以及形态、绺裂、杂质不同而表现了在颜色、光泽、质地上的差异。
羊脂白玉:其颜色为羊脂白,质地细腻,光泽柔和均匀,油脂光泽,糯性十足,半透明状。不仅是白玉中玉质最好的,也是和田玉极品。
一级白玉:颜色亦为白色,质细腻缜密、色泽均匀,油脂光泽,光洁油润,其颜色观感稍稍逊于羊脂白玉,基本无杂质绺裂等等瑕疵,亦是玉中精品。
二级白玉:颜色主要为白色,但是其中不乏青、灰、黄、绿等等颜色,光泽为蜡状或油脂,半透明,质地较为细腻。常常有绺裂、杂质等瑕疵。
三级白玉:其白颜色之中常见黄、灰、青、绿等色彩,蜡状光泽,多伴有棉、绺、裂、杂质等瑕疵。
扩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
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 真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 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 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白玉的白度怎么分级的?
和田玉的“白度”一词在行业间、收藏界、交易市场、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因认知不同、恶意传播、地域差异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千差万别五花八门的说法。那么我们客观的就目前的一些主流的分类说法做一个求同存异的梳理。
我们先码一下过去到现在大家用在形容和田玉里的白度的名词:从白度的色力从强至弱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分级:特级白、一级白、二级白、三级白、高青白、青白。这个分级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新疆地区的分级里多一个羊脂白,其实“羊脂白”这个词并不是“白”这个颜色的力度的表达,而是质量的一个概称,我们常说“白如凝脂”就是形容羊脂白,但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其实绝大部分羊脂玉的白并非顶级的那种耀眼的白,而是一种暖白。新疆市场还约定俗成的对于特、一、二、三级白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给予了指导性的价格区间。对于市场的区域性阶段性良性发展和活跃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行业外广泛的消费者、玩家这里大家对于白度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大抵出于三个原因,一是每个人对于白度的区分认知不同;二是大家赏玩交易和田玉的地区不同,以经验来看,同样一块和田玉在不同地区的白度表现是有差异的,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因为各地区的空气净度不同,自然光光线的强度不同、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同等,使我们经常出现同一个人看同一块玉,在新疆看起来很白,拿到北京上海等地方看就没有那么白的情况。三是从和田玉的矿物质角度上讲,和田玉属于集合体玉石,除了大量的透闪石以外,有的还含有多达几十种其他的矿物质元素和金属元素微量沁染等。有透辉石、绿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磁铁矿、黄铁矿、镁铁尖晶石、磷灰石等,加上观察光线和环境色的不同,这些会对我们的视觉观感造成各种各样的差别。从而也导致丛生了各种各样的“白度”或者说“白色”。诸如:“葱白”、“鱼肚白”、“钻白”、“月牙白”、“直白”、“纸白”“礓白”“鸡骨白”“珍珠白”各种对于白度的描述词。白度也不是直接关乎玉质,我们在赏玉、藏玉的过程当中正确的理解和传递就可以了。
该文章由作者:【段老师工作室】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