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红墙”是北京马拉松的传统一景,随着比赛规模的扩大,以及微信、微博新媒体的风行,2013年的“北马”显得格外的“尿气逼人”,给首都的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
现象
2013年度北京马拉松的“小便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赛事主办方移动厕所设置不足等问题饱受诟病,随即在网上也成为热点话题。“尿红墙”之类的就地如厕现象在往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场上都有发生,是该项赛事的“传统”。
成因
北京马拉松流动厕所的设置很少,比赛起点处的天安门广场上,按照每百人一个厕所的原则,设置了300个移动厕所;在比赛途中,每5公里设置一处流动厕所,每处厕所有2到3个位置。与伦敦马拉松相比,北京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要少很多,但是,移动厕所的设置却远远达不到需求数量。
此外,也有网友称,很多人就地小便是因为“有这个传统”。从这里可以看出,“北马”积弊已深。
调侃
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微博体语录——“不亲自尿一次,都不好意思说参加过北马”,“一年的等待,不为奔跑,只为解开裤裆撒会儿野”,“最后的冠军,属于最能憋尿的那个。
反思
面对“尿红墙”现象,有人质疑,随处小便的原因是因为流动厕所少;也有人称,很多人就地小便是因为“有这个传统”。从这里可以看出,“北马”积弊已深。
如果批评集体“尿红墙”的选手,这似乎有些不公。因为选手在比赛之前总需要做点“轻装上阵”的准备,而主办方安排的流动厕所很少,人们上厕所要排起长龙,少说也要等个6分钟,这就会影响参赛。不得已,就在沿途的红墙和绿化带“就地解决”。问题在于,虽然个人的内急解决了,但在祖国的首都随意“尿浇红墙”,而且形成“水”流一片,这就有碍文明古都的形象。这样的做法,虽然谈不上道德问题,但起码已经输掉了品行。一个已经输掉品行的选手,即使参赛取得好的成绩,还能算什么赢家?
如果批评主办方,这还有一点需要。“北马”已经举办多年,“尿红墙”已经形成“传统”,给首都的形象已经带来影响,为什么不能吸取教训,在赛前多准备一些流动厕所?即使主办方将“北马”的规模组织得很大,选手们的成绩屡屡优异,但是你这赛事给文明古都带来不良影响,让世人看了不文明的笑话,你主办方仍然是输家。
由此可见,出现“尿红墙”现象,“北马”没有赢家,这是主办方和选手都要反省的事情。要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主办方多为选手着想,在事前多准备一些流动厕所,开赛前多给选手一些准备时间。再在参赛规则中增加一条选手不准随处小便的规定,选手就会按照规则办事。如此,“尿红墙”现象就可以避免,文明古都就会更加美丽文明,主办方和选手都会成为赢家。
解决方式
2013年,伦敦马拉松赛有48323人参加,一共设立了1250个移动厕所,在出发点还专门设立了400个移动小便池。另外,组委会还为残疾人马拉松选手设立了一定数量的专用移动卫生设备。
在参赛规则中增加一条选手不准随处小便的规定,选手就会按照规则办事。如此,“尿红墙”现象就可以避免,文明古都就会更加美丽文明,主办方和选手都会成为赢家。
“尿红墙”绝迹
2014年10月19日8点,北京马拉松准时开跑。在赛道上,间隔不远停着两三辆临时车载卫生间。在赛道旁,都围有隔离护栏,每隔十余米便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看守,运动员不能跨越护栏跑出赛道。
移动厕所与周边可利用公共卫生设施总体厕位增加到900个,平均每33人一个厕位,超过了市政管委对大型活动必须保障如厕按每50至70人一个厕位的要求。北京环卫集团天安门队队长刘家龙说,2014年马拉松没有出现一例“尿红墙”的现象,垃圾量已比往年明显减少。
该文章由作者:【有熊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