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播出时间为2014年8月25日到9月3日的每晚21点10分。
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剧情简介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
互联网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观察一个时代;全片以宏观的视角、全景式的描绘,呈现互联网带给人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人性等各个方面的深层变革;互联网引动的变革是时代性的,该片以历史情怀、时代意识探寻种种改变背后的本质,探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和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对于互联网,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全片以开放的胸怀和视角,力求让人们更客观、深入、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时代、什么是互联网社会、未来互联网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创作者尽力站在今天人类认识的高度,描绘互联网时代的本原,让这个迎面而来的时代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互联网时代》制作近三年,采用高清格式在全球十四个国家进行拍摄,采访与互联网发展、研究相关的各界重要人物,如世界公认的互联网之父罗伯特·泰勒、拉里·罗伯茨、蒂姆-伯纳斯·李、温顿·瑟夫、罗伯特·卡恩等,全球著名学者和业内人士曼纽尔·卡斯特尔、凯文·凯利、克莱·舍基、维克托·迈耶尔-舍恩伯格、马克·扎克伯格、杨致远、埃隆·马斯克等近二百人,以及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红杉资本等数十家大学、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
《互联网时代》于201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教频道播出,并同步进行网络在线播放。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好的一部反映互联网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纪录片,她必将成为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的自由法治的最强音。
制作背景
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启动网络大调查
央视网讯2012年11月22日,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网络大调查"活动在京举行启动仪式。作为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描绘解读互联网社会的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以与十大网站共同举办"网络大调查"的互动形式拉开了创作的序幕。
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魏地春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关注这个互联网时代,关注互联网对行进中的中国,乃至对整个世界、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挑战与影响,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提出,《互联网时代》创作者应以开放的心态和专业的精神,从描绘一个崭新文明时代的角度出发,全面思考并呈现互联网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改变,探寻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思索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介绍《互联网时代》是财经频道又一部重大题材的大制作,将以中国人的视角、国际化的视野,全面、系统、客观、深入地描绘互联网、解读互联网。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的精神,网络大调查是电视创作对接互联网进行社会互动的一个举措,从而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启动仪式上,《互联网时代》创作组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携手,联合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和讯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十大网络媒体共同启动网络大调查。在为期一个月的全景式调查中,十大网络媒体将以网络问卷的方式收集中国网民在互联网认知、上网历史、使用频率、网购行为、新闻获取、手机上网等方面的数据,调查数据将有助于对网民行为的了解,并将成为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组成部分。
据悉,《互联网时代》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华尔街》、《金砖之国》等一系列大型制作之后的再度重磅出击。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启动仪式上,《互联网时代》的主创团队首次与媒体集中见面。据介绍,作为央视重点纪录片项目,本片创作由数十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建顾问团,汇集多名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国内优秀纪录片导演组成创作团队,制作周期将历时近两年。
记者了解到,节目已完成前期策划,全片共10集,每集50分钟,将采用高清格式在全球拍摄。创作全程将秉承开放、分享、共创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与网民互动,让社会公众参与到节目创作中。
主创团队
总制片人:张政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历任《经济半小时》、《商桥》、《中国房产报道》制片人。
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专栏工作室主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综合部主任、财经频道综合部主任。
参与创办《生活》、《中国房产报道》、《经济与法》等栏目。
参与创作的多部大型系列片获国家级奖项。集创作经验与管理经验于一身。
总导演:孙曾田
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纪录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纪录片学会理事。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常务理事。
创作电视作品百余部(集)。多次获国际、国内奖项。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最后的山神》1993年获“亚广联”电视大奖;
《神鹿呀,我们的神鹿》获德国柏林人类学电影节、第七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
《祖屋》获第34届美国国际影视节“银屏奖”。
系列片《黄河一日》、《点击黄河》、《九曲黄河》。
电影纪录片《美好人生》《溢彩流光》分获2008、2009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
总导演:石强
蒙古族,199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从文艺晚会导演转战新闻评论节目记者、纪录片导演,2004年至今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栏目制片人。
先后担任《中国。粮食》、《三峡备忘录》(“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光明大道》等电视纪录片导演,《商战2001》执行总导演,2012年3.15晚会总导演。
节目多次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中广协法制类长片类一等奖、中国广电学会电视经济节目专题一等奖,个人获评2001-2005年、2006-2010年两届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06-2010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主创导演:高宏明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科技情报先进工作者;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3年起从事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2006年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从电视媒体调入上海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及创作实践等工作。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纪录片《沙石的话语》作为2001年,亚洲唯一一部入围美国第16届SANTABARBRA国际电影节的作品。本片荣获电影节最佳编导奖和最佳选题奖。
科教片《瞬间抉择》荣获1989年日本东京科教片电影电视节银奖、荣获1989年中国科教电视特等奖。
担任第一编导和摄影的纪录片《山海经》于2000年入围第14届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自1983年至2010年,共拍摄各类电视作品160多部(集)。其中,获得国际奖两项,入围国际电影节一项,荣获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曾担任多部大型纪录片执行总导演、执行总导演、总编辑、总摄影、导演、航拍导演工作。
主创导演:彭辉
国家一级导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视金鹰奖20年突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10年特别成就奖”获得者、“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9中国十大优秀纪录片导演”。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8月进入成都电视台工作至今。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代表作《空山》、《平衡》、《背篓电影院》等。
26年来,先后有40余件电视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奖项百余个。其中:国际奖16个,国家级政府大奖17个,全国部级优秀作品奖28个,“五个一工程奖”5个;个人6次荣获全国“最佳导演奖”,5次全国“最佳摄影奖”。
担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专家库成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理事。
主创导演:赵曦
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教授(高级编辑,硕士生导师),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曾担任山东卫视编导、制片人及频道负责人。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风范》、《学者》、《敦煌》等作品曾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视文艺星光奖、金鹰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国际和国家奖项。
曾承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外宣办五洲传播中心等多家媒体的策划、创作工作,担任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电视·纪录》编辑部主任。
2009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Emerson College访学一年。主持、参与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等多项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编着的主要着作:《2006年中国纪录片前沿报告》、《200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往事亲历》、《真情见证》。
主创导演:郭威
1983年出生,河南开封人。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作品《太空兄弟连》于2008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广协纪录片工作委员会承办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评比“十大纪录片”(一等奖)。
2011年在《争雄三八线》纪录片中担任总编导、撰稿,在《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国之大器——当代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梦怀青萍:开国上将张爱萍》、《回望长空: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太空兄弟连》、《撼天记》续集等纪录片分别担任编导、撰稿。
主创导演:梁蒙
198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电视纪录片《我的太阳——机场警官》编导(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纪录片奖)。
调查报道《当心你被窃听》(荣获2011年中广协法制节目调查类一等奖)。
2012年3.15晚会记者。
总摄影:李雄
中国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曾任多部纪录电影、电视纪录片总摄影师,任2008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总摄影师,多部北京奥组委宣传片的摄影师。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纪录电影: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获1998年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挥师三江》,获1999年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纪录电影《牧魂》,该片曾先后入围全球20多个电影节,2001年荣获美国人类学会(AAA)第100周年年会及国际影像人类学电影节最高奖,被该学会评价为人类学电影的经典之作;2002年荣获美国BLACK MARIA国际电影节纪录电影最高奖;荣获美国MOON DANCE国际电影节纪录电影最高奖SEAHOUSE AWARD FEATURE DOCUMENTARY;荣获巴西里约热内卢IV FICA纪录电影唯一最高奖;荣获希腊KALAMATA电影节纪录电影唯一最高奖。
大型系列纪录电影《中华文明》,获2002年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进毛泽东》,获2003年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大型纪录电影《又见梅兰芳》,获2007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获200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大型纪录电影《筑梦2008》,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米兰国际电影节纪实纪录片单元最高奖“guirlande”和本届电影节特别大奖、第八十一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参赛影片。
《永恒之火》—2008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获第27界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奥林匹克精神大奖及绝对佳作奖、获200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长安街》获得第二十五届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最佳摄影奖。
《城市之光》—上海世博会官方电影(上部),《上海,2010》—上海世博会官方电影(下部)。
纪录电影:第16届广州亚运会官方电影。
故事片:The Monkey Kid(《猴三》)
出品:The Beijing_San Francisco Film Group,1995年入围嘎纳电影节“金摄影”奖
故事片《砚床》,199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作品、1995年大学生电影节参赛作品、1995年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
故事片:I,discombobbled(《我,晕了》)
出品:The Beijing_San Francisco Film Group
音乐故事片《大地之歌》
故事片《永生羊》入围第三十四蒙特利尔电影节参赛影片
故事片《小黑鸟》
电视专题片《新疆》,1996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特别奖。
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2009年金熊猫国际影视节获最佳摄影奖。
电视纪录片《森林之歌》,2008年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最佳摄影奖。
电视纪录片《飞翔北京》
大型电视纪录片《文明之路》,担任策划、总摄影。
电视纪录片《问道武当》,2009年SONY高清技术一等奖,2009年金熊猫国际影视节获亚洲制作一等奖。
执行制片人
杨晔
资料组组长
邓瑜
外联组组长
汤丽
制片主任
唐菊华
我们的团队
播出信息
2014年8月20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了开播仪式。
2014年8月25日21:10,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集《时代》。
剧集评价
总制片人张政在发言中介绍说,该片创作历时近三年,足迹遍布全球十四个国家,深入数十家大型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与近200位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共采集三万分钟的高清素材,而后经创作团队精心剪辑完成该片。全片以宏观的视角、全景式的描绘,呈现互联网带给人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深层次变革,回答了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时代、什么是互联网社会以及未来互联网的影响等问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认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精品,它是一部很好的科普片,同时也是一种抢救。它真正做到了公正,没有任何国籍国界、政治偏见。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导师段永朝也指出,这部片子是一种追忆,超脱了狭义的时代概念。该片在8月25日21:10在央视财经频道首播。
获奖记录
2020年9月,获2020年“新时代电视文艺精品评说大会”荣誉。
该文章由作者:【莱戈拉斯 绿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