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原空军雷达学院),坐落在“九省通衢”的美丽江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为空(海)军雷达兵和电子对抗部队培养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军官、士官及专业技术兵的中级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也是是全军预警监视领域唯一所专门院校。学院组建于1952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学校(武汉)和雷达学校(南京),1958年两校合并为空军雷达兵学校,1983年更名为空军雷达学院,1992年升格为军级院校,2004年被定位为中级军事任职教育院校。2011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学院更名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概况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军委、总部的办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持续开展以“三到一长期”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的表彰。确立了“突出信息化,强化大预警”的发展战略,凝炼了“育人为本,科技创新;服务部队,开放办学;信息主导,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以严着称”的治校特色日益显现。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学院是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军首批“教学优秀单位”,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全军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先进单位”,空军“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科研条件。学院总占地面积3500亩,各类教学场地和设施先进齐全,建有大型装备兵器场,3个军队(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军队级重点实验室,5个军队重点学科专业领域,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职人员200余名,有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有1名全国优秀教师,14名全军优秀教师,1名空军首席专家,12名空军级专家,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军军事科学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项,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军队优质课程。
建院50年来,学院已经为空海军输送了4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并有8名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军.学院被誉为“空、海军雷达兵军官的摇篮”。
历史沿革
1952年7月,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雷达学校。
1952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汉口防空学校。
1958年,解放军汉口防空学校、解放军南京雷达学校合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学校。
1969年,解放军空军雷达兵学校、空军通信学校(无线电部分)合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专科学校。
1975年,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校。
1983年,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2004年,解放军雷达兵第4训练团、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随州士官大队并入。
201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教学设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改装训练基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大楼、指挥教学楼、电化教学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中心、雷达兵模拟训练中心以及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等。有大规模的教学兵器场,装备包括最新程式的各型雷达十余种30余部;有各型教学用计算机700多台;图书馆藏书35万多册,并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军内科研单位建立了情报检索系统。
教师队伍
已引进博士后、博士、知名专家等各类高学历、高水平人才24人;聘请了两院院士保铮、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工程院院士刘尚合等20多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院每年都要拿出15万元专款,用于青年教员的送学培养。近几年,在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先后选送140多人次到国内外院校和研究所深造,其中,攻读博士的36人,攻读硕士的73人。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强、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教员队伍。现有教员453名,高职教员119名,有20余名教员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他们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知名教授,有空军拔尖人才。各学科点都有一批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显着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
办学理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合理利用雄厚的教育资源,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专门为地方生新建了一些教学和生活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成才条件,努力培养地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为地方培养输送了一些基础理论实、素质能力强、自我管理严、发展潜力大、就业渠道宽的高层次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均处于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专业介绍
预警探测指挥
培养目标: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和军官基础教育训练,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从事雷达分队指挥、管理的初级指挥军官。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军事思想、军事运筹学、雷达系统、雷达对抗原理、雷达设备及使用维护、外军研究、雷达兵战术、军队基层管理、军队基层政治工作。
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
培养目标: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和军官基础教育训练,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从事电子对抗分队指挥、管理的初级指挥军官;或从事空军电子对抗装备使用、维修、管理,以及电子对抗装备监造和应用研究的技术军官;或从事空军电子伪装防护装备使用、维修、管理,以及电子伪装防护装备监造和应用研究的技术军官。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电磁场理论基础、微波技术与电波传播、红外技术基础、通信原理、电子对抗原理与装备、军事伪装技术与战术、电子对抗分队训练法、伪装防护设备原理与维修、电子对抗分队战术、部队基层管理。
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军事学学士或工学学士学位。
雷达工程
培养目标:完成大学本科和军官基础训练,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从事雷达兵部队雷达装备使用、维修、管理,以及雷达装备监造和应用研究的技术军官。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雷达系统、雷达原理、电路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雷达设备原理与维修。
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指挥自动化工程
培养目标: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和军官基础教育训练,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从事雷达兵指挥自动化装备使用、维修、管理,以及指挥自动化装备监造和应用研究的技术军官。
主要专业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子线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军事运筹学、决策支持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合同战术、雷达基础。
雷达兵分队指挥
培养目标: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雷达分队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
学制:四年(停飞学员为二年)。
信息处理工程
培养目标: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显示的工程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四年。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从事信息处理、显示与管理工作。
计算机及应用
培养目标: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应用的工程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四年。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空军指挥行政管理干部。
招生对象: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四年。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指挥各项制度的执行与管理工作。
雷达设备应用
培养目标: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雷达设备应用的工程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三年(大专)。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从事警戒雷达与引导雷达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雷达设备技术
培养目标: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雷达设备应用的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二年(中专)。
雷达兵分队指挥
培养目标: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雷达分队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
学制:大专三年,中专二年(大专、中专)。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雷达兵部队从事雷达分队指挥与管理工作。
办学成就
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3万余名各类人才,还先后为6个国家培训300多名留学生,并接待了30多个国家的高级军事代表团和武官来院访问。
学院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97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98年又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99年获4项两个大赛的全国一等奖,还获得10多项省级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先后有2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多项获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培养学员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验》获全国教育学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该文章由作者:【约翰兰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