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为茜草科(Rubiaceae)栀子属常绿灌木,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和人工栽培,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等省。株高可达2米,根淡黄色、多分枝、植株平滑、枝梢有柔毛。
形态特征
叶对生或3叶轮生,披针形,长7-14厘米,革质、光亮,托叶膜质;花单生于叶腋中,有短粳,花萼呈圆筒型,单生花瓣5-6枚,白色,肉质,有香气,夏初开花;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扁平,果实硕大,外有黄色胶质物,秋日果熟时呈金黄色或橘红色。
生长习性
水栀子对生产环境没有严格要求,耐瘠薄,栽后3~4年能投产,7年达到丰产期,采用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选择4~10年生健壮无病虫害、产量高的植株作采种母树。
一般10月下旬果成熟、果皮由青变红色时即可采摘,选取果大饱满、色深红的果实进行沙藏,于第二年2月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撸去水分,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或撒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每亩播种3~4公斤,产苗20~30万株。
无性繁殖主要是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扦插,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生的枝条,按节剪成17~20厘米长的插穗,用地膜打孔覆盖。插时稍微倾斜,每亩插10万株,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苗期要勤浇水施肥、除草。苗高40厘米以上即可出圃。
种植管理
造林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脚、低山缓坡等地,地头村前屋后也可栽植,造林株行距1.5×2米;挖穴50×50×40厘米,每穴施土杂肥10~15公斤,栽后抚正踩实,亩栽200株为宜。
水栀子植株的生长形成较为明显的3个阶段,即春枝、夏枝、秋枝,夏枝主要为扩大树冠,秋枝为结果母枝。枝梢生长与植株根系生长交错进行。
经济价值
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较好原料。有解热凉血、镇静止痛、疏风解湿作用,用途广泛,还可在园林中作绿篱用,经济价值高,是一种集绿化、观赏、药用于一体的植物,在国际市场上属热销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该文章由作者:【丁先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