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学也称农村社会学,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农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产生发展
(一)乡村社会学的产生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15年,加尔平《一个农业社会的解剖》是标志
(二)在中国的发展
1、1899.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最早
2、1929 杨开道《农业社会学》一书
3、理论上贡献最大者——费孝通等
4、实践:晏阳初、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调查
6、社会学的中断与恢复
解释
乡村社会,主要说的是农村社会。是指“农村中农业生产者的居住地。多为人口聚居的村落,或是散居的田野。起源于人类由采集、渔猎进入农耕阶段开始定居的原始农业时期。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分工开始以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与城市产生差别。其特征是:人口密度低,居住较分散;大多以农为业,家族聚居,成员间相互协作,多有血缘关系;工商业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联系,经济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②从其概念与特征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历史、文化、地缘等原因,乡村社会和城市社区有许多明显的不同点。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尤其加快,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主要课题
现阶段中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农民的分化
2、农民的社会流动
3、乡村基层组织
4、乡村家族问题
5、乡村婚姻家庭问题
6、农民的生活方式问题
7、农民的收入增长与农村贫困问题
8、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
9、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10、乡村城镇化问题
该文章由作者:【羽蛇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