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鹰,起源于中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相传是维京人发明的一种报复性刑罚,受刑者因无法呼吸窒息死亡。
简介
英国中世纪一种报复性的刑罚。
一般由受害者亲自动手将受刑者的后背在胸腔附近沿脊柱两侧开两个口子,然后用双手将受刑者的肺叶从胸腔中拽出,当肺叶离开胸腔之后,由于压力等原因迅速收缩,而受刑者也将因为无法呼吸而窒息而死。
由于从后背伸出的两个肺叶,看上去很像收缩后翅膀,因此,俗称这种刑罚为血鹰。
历史记载
不用翻太久的二次文献,任何人都能找到对血鹰这种处刑方式的露骨描述。最详尽的当属莎朗·特纳(Sharon Turner)在《盎格鲁-撒克逊史》(History of the Anglo-Saxons,1977)或J·M·莱蓬伯格(J.M. Lappenberg)在《盎格鲁-撒克逊王朝下的英格兰》(History of England Under the Anglo-Saxon Kings)中对仪式的描绘。
仪式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开始,受刑者被面部朝下地捆绑着;接着,他的背部会被刻上一只展开双翼的鹰。这之后,行刑者用斧头从背面贴着脊柱一根接着一根劈断他的肋骨,然后两肋被连骨带肉地拉开,这样,他的背上就生了“翅膀”。
据说,到这个地步,受刑人依然还活着,承受着特纳口中所谓的“盐分刺激”带来的剧痛——顾名思义,行刑人会在这巨大的伤口上抹上盐。然后,他暴露的肺部会被拉出身体,摊在背后的“翅膀”上,这样在他死去的时候,观看行刑的人就能看到最后鸟一般的“振翅”。
到了上世纪,大多数维京史学家都承认,血鹰虽然非常令人生嫌,但确有其事。杰出的中世纪史学家J·M·华莱士-哈德里尔(J.M. Wallace-Hadrill)称,血鹰的受害者不止诺森布里亚的埃伊拉,可能还有挪威王哈罗德·法恩海尔(Harald Finehair)之子哈佛丹(Halfdán),以及爱尔兰明斯特(Munster)国王迈尔瓜莱(Maelgualai);在一些版本中,甚至殉道者埃德蒙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关于血鹰的记录基本都相对较晚,大部分来自于十二三世纪,而且相当不可靠地基于北欧与冰岛的史诗。诗人创作这些长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北方的漫长冬天来朗诵取乐,它们的情节都很动人,深深地诱惑着那些苦苦研究这个迷人的历史时期、而线索仅有只言片语的历史学家们,但由于这些作品难以与同时期的编年史保持一致,在作为严肃历史参考的方面,它们已经大不如之前流行了。
该文章由作者:【北京精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