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类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0月,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9个学院(部),开设73个本科专业,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5898人(包括国际生156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64人;在职教职工19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0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89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8人、省级人才94人。

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类大学)

历史沿革

安徽农业大学起源于1928年(民国17年)在安庆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

民国10年(1921年)9月,许世英任安徽省长时,曾动议筹建安徽大学。时法专教员蔡晓舟还组织过“安徽大学期成会”。

民国15年(1926年)10月,新任省长高世读决定继续筹办安徽大学,聘姚永朴为校长,成立筹备办事处。后因北伐军兴,筹备中止。

民国16年(1927年)9月,省府当局聘余谊密、胡春霖、张秋白、汤志先、雷啸岑、刘文典、吴承宗、廖方新、常宗会、刘复、吴善等组成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推刘文典为文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吴承宗为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韩安为农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

安徽农业大学历史沿革图

民国17年(1928年)2月,开始招预科生,以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校舍为二院,作学生宿舍,另租用锡麟街圣公会部分房屋为一院,作教室和图书馆。当年8月,筹委会公推刘文典为校长兼预科主任,开始招收文法学院本科生96名。同年11月,安大学生与安庆女中发生矛盾,时值蒋介石来安庆,蒋偏听女中方面一面之辞,立即召见刘文典并加以训责。刘出言顶撞,致遭拘押,不久即被迫离开安庆去南京。农学院筹备主任韩安也因这次风潮辞职,农学院筹备告辍。

民国18年(1929年)1月,省下令接收并改组安徽大学,撤销原筹备委员会,任命省教育厅长程天放兼任校长,程上任后改组了人事,肆意安插亲信,程的作法引起了安大师生的反对,同年春,安大进步学生在中共安庆党团组织的组织下酝酿开展驱逐程天放的学潮,后因叛徒的出卖遭到程天放和反动当局的镇压,程也因为逮捕迫害进步学生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不得己于1929年6月辞去安大校长的兼职。省政府遂于6月聘请王星拱继任校长,王星拱将原文法学院分为文学院和法学院,同时成立理学院。

民国19年(1930年)6月,王星拱辞职,省任命杨亮功为校长。杨据教育部令改校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是年停招预科生。民国20年(1931年)7月,杨亮功辞职,由何鲁代理校长。民国21年(1932年)4月,何鲁辞职,由程演生继任校长。是年因圣公会房屋(即一院院址)不再续租,加上水灾,学校经费发生极大困难。程校长多方奔走,成立校董会以帮助筹措建校经费。

民国23年(1934年)1月,程演生校长辞职,由傅铜继任,胡子穆任事务长。由于经费困难,当年法学院奉教育部命裁撤,原政治、经济两系并入文学院为政经系,所有法律系学生往北平(今北京)各大学寄读。同年再次筹建农学院,聘李顺卿为筹备主任。

民国24年(1935年)傅铜校长辞职,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学博士李顺卿代替。李顺卿任校长后,遵部令结束政经系,兼任农学院筹备主任(1934-1935.07),开办农学院,初设农艺系,标志着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安徽农学院前身,今安徽农业大学)的诞生。当年新校舍建成,举校迁入。

1936年6月,农学院增设农业经济系。

1937年6月,农学院增设森林系。至此,农学院开办农艺系、农经系、森林系。

省立安徽大学是当时安徽境内唯一的高等学府。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局势维艰。次年(1938年),李顺卿及大部分教职员自动离校,校务暂由农学院院长汪洪法代理。省府鉴于校务混乱,乃命汪为代理校长,整顿校务,准备撤退。汪先率留校师生撤到六安,拟在霍邱农场恢复农学院。不久六安、霍邱告急,计划落空,再迁立煌(今金寨县),同时派人赴汉口筹设结束保管办事处。后汉口告急,学校西撤至沙市(位于湖北境内,现为荆州市中心城区),原拟在沙市复校,因日军逼近,不得已再迁重庆。在重庆,由汪洪法代校长与省府驻渝办事处及在渝的省教育厅长方治办理了交结手续。

至此,经十多年建设,民国28年(1939年)夏,已具相当规模的省立安徽大学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被迫停办,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也遂告天折,这是安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初具规模的省立安大,因日寇入侵而被迫停办后,安徽有识之士无不扼腕痛惜。抗战胜利后,全省有关学者教授吁请教育部恢复安徽大学,并要求改为国立。

民国35年(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恢复安徽大学,校址仍在安庆,并改省立为国立,聘朱光潜、陶因、程演生、杨亮功等12人于4月20日在南京成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先是教育部任朱光潜为主委,朱坚辞,随后改由陶因任主委。

1946年4月,安徽大学在安庆复校,定名为“国立安徽大学”。5月,筹委会迁安庆,6月开始接收原省立安大校址,着手修缮,添置教具。9月,开始招收新生,新生中包括原安徽学院(立煌县)学生。

1946年10月,德国明兴大学森林科博士齐坚如(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农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应聘就任农学院院长,并接收安徽学院皖南分院并入的两个系,共设农艺、森林、园艺3个系,当时全院教师不到20人,仪器设备短缺。

1946年11月11日,国立安徽大学正式开学,陶因任校长,国立安大设文、法、理、农4院,有中文、外语、历史、哲教、政治、经济、法律、物理、化学、数学等10个系及先修班。

国立安徽大学有“理学院仪器设备之完善,于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之誉,直属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教育部。

民国37年(1947年)陶因辞职,杨亮功继任校长。

民国38年(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安庆,教育部强令安大迁校江西,但广大师生在总务长张效良、农学院院长齐坚如、文学院院长叶孟安以及胡子穆、汪贻荪等进步教授支持下,拒绝搬迁。3月底,解放军包围安庆,校长杨亮功只身携款逃亡,学校遂成立以张效良为首的校务维持委员会,组织师生护校迎解放。

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在军管会的领导下,正式成立安大校务委员会,由张效良任主委。6月,南京市军管会派首席军代表靳树鸿、副代表黎洪模及郑玉琳、朱铨4人接管安大。

1949年7月中旬,长江洪水泛滥,安庆护城圩溃破,国立安徽大学校舍全部被淹。

1949年10月,奉中共中央华东局文教部令,国立安徽大学从安庆迁至芜湖,与省立安徽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安徽大学。

1949年12月4日,新的安徽大学在芜湖赭山(今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校址)成立,废除学院制,内设文艺、历史、教育、法律、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园艺、农艺、森林、土木工程12个系,成为当时安徽省唯一的一所系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同月,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正式成立,许杰任主任委员。

1950-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先后经历了三次院系调整。

第一次在1950年9月,土木系及艺术系调整并入南京大学。

第二次在1952年9月,依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及相关规定,复旦大学的茶叶专修科、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的蚕桑专业部分师生调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经济系调往复旦大学,法律系调往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园艺系的1953、1954两级学生调往浙江农学院(今浙江大学)。

第三次在1953年暑假,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化学系调入安徽大学化学系,安徽大学数学系、物理系、教育系、历史系三年级学生调往华东师范大学。

经过三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由原来的文、理、农、工学科齐全的大学,变成只有农林和师范类专业的大学,这对安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院系调整后的安徽大学由两个学院组成,即师范学院和农学院。

1954年2月,教育部转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决议案:“撤销安徽大学校名和建制,其所属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

1954年4月,根据省政府决定,安徽农学院从芜湖迁往合肥办学,时设农学、林学2个系,茶叶、桑蚕2个专修科。

1960年,全院发展到9个系、16个专业、3个专门化和1个专修科,在校学生达1900多人。

1961年秋,学校先后撤销了农业物理系及其所属农业物理专业、农业气象专业,园艺系及其所属蔬菜专门化,农机系的农业机械制造专业和电气化专业,林学系的特用经济林专业,森工系的木材加工工艺专业,农学系的土化专门化和育种专门化,以后又撤销了森工系,木材加工专业也停止招生。

1965年全校共设6个系、10个专业。

1966年“文革”爆发。5月,全校停课。

1968年11月,当时的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安徽农学院下迁农村办学。同年12月,学校被一分为三,总院设在宿县紫芦湖农村,两个分院分设在滁县沙河集和凤阳。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被解体为三长达10年之久,停止招生4年。

1976年“文革”结束。随即复校。

1977年起,恢复本、专科招生,兼办各种进修班、培训班,并接受委托代培招收部分自费走读生,举办函授教育,实付多种形式办学。

1978年4月,时任学院党委副书记、老红军张靖武同志与7名党员干部联名上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要求归还安徽农学院在合肥的校舍、土地(即今安徽农业大学校址);6月23日,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罗瑞卿将此上报;6月26日,时任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亲笔批示:“同意。”

1978年金秋十月,安农人满怀喜悦,踏上回迁之路。同年11月18日,在校大礼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回迁合肥暨78级新生开学典礼”。

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11月26日,安徽农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2年起,对所设本科专业都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安徽农学院共设9个系21个专业和3个专修科,即:农学系的农学、种子、土壤农化3个专业;牧医系的食品卫生检验、畜牧、兽医、淡水养殖4个专业;茶叶系的茶叶、茶叶经济与贸易、机械制茶3个专业;林学系的林学、园林绿化专业和林业教育专修科;植保系的植物保护、植物病理、农业昆虫3个专业;园林系的园林绿化、果树、蔬菜3个专业和蔬菜专修科;农经系的农经管理专业和农经管理干部专修科,蚕桑系的蚕桑专业,农机系的农业机械化专业。

1994年,学校设立5个学院。

1995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安徽农学院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

1998年,安徽农业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0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成为安徽省五所具有公费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的高校之一。

2011年12月,农业部(2018年3月改组为农业农村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安徽农业大学的协议》,安徽农业大学成为安徽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省属高校。

2012年,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安徽农业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同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

201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14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2018年3月改组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协议共建安徽农业大学。10月,学校经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20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项目;11月6日,牵头成立的“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各学院及本科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各学院及本科专业

农学院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园艺学院

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林学与园林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园林、经济林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

理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测绘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生物制药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

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包装工程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

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国家级教学团队:茶学专业教学团队、应用生物科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性食品安全教学团队、园艺专业教学团队等。

学科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命学科为优势、农林学科为特色,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ESI前1%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学科1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园艺学、林业工程、生物学、作物学、畜牧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动物病原生物学、作物灾害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理生态、作物生物技术、作物安全生产、作物信息学、区域农业发展、茶学、果树学、蔬菜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化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大气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畜牧学、水产、兽医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草学

ESI全球前1%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

安徽农业大学

畜牧学

一级学科

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安徽农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安徽农业大学

森林保护学

*

安徽农业大学

生物物理学

*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安徽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

安徽农业大学

遗传学

安徽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安徽农业大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安徽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安徽农业大学

果树学

安徽农业大学

农药学

安徽农业大学

预防兽医学

安徽农业大学

森林培育学

安徽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魅力中国茶》—宛晓春、夏涛教授、《动物病理学》—祁克宗教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经济的地方农林院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农学、园艺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安徽农业大学-银荃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农科教基地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安徽农业大学·大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校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农业园-农科类专业综合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安徽农业大学苗木花卉实验实训中心、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工程图学实验实训中心、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临床实验实训中心

学校荣誉

近三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26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95个;申请发明专利784项、授权320项。2017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12项,国家基金50项。(2018年3月)

2021年9月26日,安徽农业大学教务处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合作交流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2011年学校获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安徽海智农业基地”,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资格院校。

2012年成为农业部“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

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成立“农业推广与经济发展联合研究院”,并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和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接受教育部委托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承担“中蒙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安徽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支持安徽农业大学发展。

2021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安徽乡村全面振兴。

学校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安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国家级科研机构:

名称

批准部门

类型

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发改委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科技部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农林科学技术与生物资源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教育部

研究院

国家部委科研机构:

名称

批准部门

类型

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6]

茶树生物学与品质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科技部

“111计划”引智基地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农业部

农业部研究基地

真菌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大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安徽省粮食作物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3]

教育部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业传感器重点实验室[31]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林木材质改良与高效利用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

农业部

农业部研发中心

农业部小麦区域创新研究中心

农业部

农业部研究中心

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农业部

农业部研究基地

农业部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农业部

农业部研究基地

农业部合肥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

省级科研机构:

名称

批准部门

类型

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农业信息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小麦产业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地方禽畜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育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人畜共患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木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北斗精准农业信息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绿色农药研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动物性食品质量与生物安全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绿色磷肥智能制造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性能生物基尼龙工程研究中心[29]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园艺作物育种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发改委

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蚕桑资源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园艺产品品质与采后生物技术“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农业生物产品与生产环境安全检测安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科技服务平台

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高校智库

安徽农业现代化研究院

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重点智库

安徽省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综合智库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科技创新智库

安徽农业大学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皖江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安徽省科技厅

省级研究院

安徽畜禽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教育厅

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粮食作物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的年度科研经费连创新高,2017年达到3.41亿元,位列安徽省高校第二名,仅次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总资助经费2136.4万元(不含间接费用)。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2018年8月)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原名《安徽农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土壤、茶叶、蚕桑、园艺、植保、农业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版)。现为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ABI)、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国际农业文献索引(AGRIS)、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环境科学文摘》等几十种国内外数据库及著名文摘期刊所收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现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安徽农业大学校徽

学校校徽整体外形为双圆形,庄重典雅,颜色为橄榄绿色。

中间的圆形代表地球或太阳,寓意团结有朝气,下面由安徽农业大学英文(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缩略AAU并列构成一本打开的书籍,寓意用知识托起地球,用知识迎接未来。

校徽内有舒同先生所写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名,1928代表学校建校时间,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为英文校名。

校徽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绿白相间,象征安徽农业大学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纯白的底色代表了纯洁、朴实、远大。

精神文化

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联合起来以完成共同目标;

勤奋: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

求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

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校庆:每年10月20日(公历)

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1953年10月20日发文(厅秘字380号):关于“安徽大学校名取消,其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农学院”的决定,确定每年10月20日(公历)为校庆日。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录

党委书记

江春

校长

夏涛

党委副书记

裴树东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红

常务副校长

马传喜

党委常委、副校长

韩军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陈文兵

党委常委、副校长

操海群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干仲儒

1954.09-1955.07

书记

何晓东

1955.07-1956.05

书记

陈硕峰

1956.05-1960.03

书记

陈作霖

1960.03-1961.03

书记

方志明

1961.03-1968.05

书记

温梅毓(军代表)

1969.08-1970.12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12-1973.02

书记

孟亦奇

1973.02-1977.09

书记

1977.09-1979.01

第一书记

郭宏杰

1973.02-1977.09

第一书记(兼)

张佐文

1977.09-1980.08

书记

杨枫

1979.01-1980.08

第一书记

1980.08-1981.12

书记

张佐文

1981.12-1983.10

书记

王镇恒

1983.10-1991.03

书记

林关胜

1991.03-1993.03

书记

江泽慧

1993.03-1996.08

书记

陈兆钧

1996.08-1998.02

书记

金辉

1997.03-1998.05

党委第一书记

1998.05-2001.12

书记

吕绳振

2001.12-2009.02

书记

赵良庆

2009.02-2014.08

书记

宛晓春

2014.08-2016.12

书记

安徽农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名录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李顺卿

1934-1935.07

省立安大农学院筹备主任

汪洪法

?-1939

省立安大农学院院长

齐坚如

1946.10-1949.12

国立安大农学院院长

干仲儒

1954.02-1956.05

院长

王光宇

1956.05-1961.02

院长(兼)

陈作霖

1961.02-1961.03

院长

方志明

1961.03-1968.05

院长

张志信(军代表)

1968.05-1968.10

革委会主任

温梅毓(军代表)

1969.07-1973.02

革委会主任

孟亦奇

1973.02-1977.09

革委会主任

张佐文

1977.09-1978.07

革委会主任

1978.07-1981.12

院长

杨演

1981.12-1983.10

代院长

沈和湘

1983.11-1992.12

院长

1992.12-1994.05

校长

江泽慧

1994.05-1998.05

校长

金辉

1998.05-2000.08

校长

李增智

2000.08-2007.02

校长

宛晓春

2007.02-2014.08

校长

程备久

2014.08-2019.05

校长

学校地址

安徽农业大学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地处合肥市一环内的市中心城区,交通便捷。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也是学生理想的治学园地。学校的参天古木,南门、勤政楼等民国时期建筑等都是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195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2年6月入选第六批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编:230036

知名校友

李家洋

男,1982年于安徽农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11年10月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安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

江泽慧

女,1960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曾任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副院长,1993年2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常委,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国际竹藤组织(INBAR)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董事会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加拿大Alberta大学名誉博士。

钱克明

男,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安徽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

现任商务部副部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2005年7月任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2008年9月任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2011年2月任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2013年12月任农业部总经济师;2015年4月任商务部副部长。

宛晓春

男,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任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徽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方精云

男,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

现为北京大学生态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所长。主要从事陆地生态学研究,作为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受聘的12位成员之一,对联合国IPCC报告进行独立评估。

张守攻

男,1977级安徽农学院林学专业毕业。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治沙及沙业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最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张守攻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彬藩

男,195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誓言继承陆羽所创立的茶叶科学,弘扬茶文化。1998年,被推选为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首届会长。

彭镇华

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土地利用、林木遗传育种等,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荣获“全国杰出专业人才”“全国十大英才”称号等。

截至2018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已有三位校友当选院士,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77级林学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78级林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77级林学专业)。

所获荣誉

2022年,入选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该文章由作者:【售后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