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拼音:di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把酒樽放在祭坛之上,表示用酒祭祀的意思。奠的本义即置放祭品来祭祀死者,引申为放置、安放,又引申为确立、建立的意思。
字源演变
指事字。“奠”字甲骨文作图1、图2、图3等形,上部是“酉”字,而“酉”初文为酒坛形,代表酒、酒坛,稍后在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以表示坛壁上的纹饰。下部的“一”表地面,表示将酒坛置放于地面。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设酒食以祭祀死者或鬼神。一说古人在建筑开工时用酒祭土地神,将酒洒在地上,以求居所安定。
“奠”字金文写作在表示地面的横线下再加两点,代表酒滴,有进一步明确将酒洒地祭鬼神的含义。后来,这两个短横斜立起来成“八”字形,连同“酉”下横线,成“丌”形。金文有作图A,左面另加“三点水”,也有强调“洒酒”之意。起于西周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写法,是把上部的“酉”形写成“图B”形,并发展为在其顶部加一短横饰画(图10)。但是小篆却直承商周从的主流形式,同时又受“尊”字影响,在“酉”上加了“八”形,所以《说文》说“从酋”。东汉隶书把下部“丌”形变为“大”形。楷书旧字形上部作“八”形,新字形改作“丷”形。
“奠”的本义是放置酒在几案上作为祭品祭祀神灵。现代对亡者进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来自于祭祀。安放、放置祭酒都是双手捧上,于是又引申出“进献、奉上”的意思,例如《仪礼·士昏礼》中所说的:“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这里的“奠雁”就是进献、奉上雁的意思。现代汉语常用的的“奠基”“奠定”的“奠”是建立、确立、树立的意思,这是由“奠”所包含的安置、放置意义引申而来的。“奠”也是“郑”的古字,周金文用“奠”字写郑国名。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奠diàn(ㄉ一ㄢˋ)
⒈,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奠酒。
⒉,稳固地安置:奠都(dū ㄉㄨ)。奠基。奠定(使稳固安定,如“奠奠基础”)。
详细解释
◎ 奠 diàn
〈动〉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2)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libate;make offerings to the dead]
奠,置祭也。——《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蘋》
共其奠牛。——《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
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礼记·檀弓》
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牧《祭妹文》
(3) 又如:祭奠(为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奠馔(置食物以祭);奠飨(置酒食以祭祀)
(4) 荐献;敬献 [consecrate]
主人坐,奠爵于阶前。——《仪礼·乡饮酒》
(5) 又如:奠献(献祭品以祀死者);奠仪(送给丧家用于祭奠的钱物);奠雁(古代婚俗。新郎用雁作见面礼到女家迎亲,表示不再娶他人)
(6) 定;确定,规定 [determine]
无地奠位。——扬雄《太玄》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传:“奠,定也。”
皆辨其物而奠其禄。——《周礼·天官·职币》
(7) 又如:奠位(定位);奠居(定居;安居)
(8) 放置 [put;place]。如:奠枕(安枕以卧。形容局势安定)
词性变化
◎ 奠 diàn
〈名〉
(1) 祭品 [libation]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韩愈《祭十二郎文》
(2) 又如:奠馈(祭品); 奠分(旧俗治丧,各家分摊送给丧家的奠礼);奠敬(奠仪。代作祭品而送给丧家的钱)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上】【丌部】堂练切(diàn)
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礼》有奠祭者。
说文解字注
置祭也。置祭者,置酒食而祭也。故从酋丌,丌者,所置物之质也。如置於席则席为丌。引伸为凡置之偁,又引伸为奠高山大川之奠,定也。《大玄》:“天地㞟位。”假㞟字为之。
从酋。酋,酒也。见酋下,置之物多矣。言酒者,举其一耑也。
丌其下也。丌下各本互譌,今依箕篆下正。堂练切,古音在十一部。
《礼》有奠祭。各本下有“者”字。《韵会》无。《说文》“《礼》有刷巾”,“礼有柶”,“礼有缙缘”句法皆同,无者是也。《礼》谓《礼经》也。《士丧礼》《既夕礼》祭皆谓之奠,葬乃以“虞”易“奠”。又《文玉世子》篇:“释奠于其先师。”注云:“释奠,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召南》:“于以奠之。”毛云:“奠,置也。”笺云:“谓教成之祭也。”《昏义》注云:“此告事耳,非正祭也。”
广韵
堂练切,去霰定 ‖奠声真2部(diàn)
奠,设奠,《礼注》云:“荐也。陈也。”《书传》云:“定也。”
丁定切,去径端(dìng)
飣,贮食。
奠,上同。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部】 奠·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9
(diàn)《广韵》《集韵》《韵会》竝堂练切。音电。定也。《书·禹贡》:奠高山大川。《盘庚》:奠厥攸居。《周礼·天官·职币》:辨其物而奠其录。注:谓别其物色,而定其录籍也。
又荐也,顿爵神前也。《礼·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於先师,秋冬亦如之。
又置也。《礼·内则》:奠之而后取之。注:男女授器必以篚,若无篚,则授者置诸地,受者亦就地以取之。
(dìng)又《集韵》徒径切。音定。《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tíng)又《韵会》唐丁切。音亭。《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参伍。注:奠水,渟水也。《说文》: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dʰ | ien | |
王力系统 | 耕 | d | ieŋ | |
董同龢系统 | 耕 | dʰ | ieŋ | |
李方桂系统 | 耕 | d | ingh | |
魏 | 元 | ian | ||
晋 | 元 | ian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山先仙 | iɑn | |
北魏后期北齐 | 山先仙 | iɑn | ||
齐梁陈北周隋 | 山先仙 | iɑn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dʰ | ien | |
拟音/王力系统 | d | ien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dʰ | iɛn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d | iɛn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d | ien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dʰ | ien |
韵书集成
韵书名称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韵部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奠 | 电 | 山 | 去声 | 三十二霰 | 定 | 开口呼 | 四等 | 全浊 | 堂练切 | dʰiɛn | |
矴 | 梗 | 去声 | 四十六径 | 端 | 开口呼 | 四等 | 全清 | 丁定切 | tieŋ | |||
集韵 | 电 | 山 | 去声 | 三十二霰 | 定 | 开口呼 | 四等 | 全浊 | 堂练切 | dɛn | ||
梗 | 去声 | 四十六径 | 端 | 开口呼 | 四等 | 全清 | 丁定切 | tɛŋ | ||||
梗 | 去声 | 四十六径 | 定 | 开口呼 | 四等 | 全浊 | 徒径切 | dɛŋ | ||||
礼部韵略 | 去声 | 霰 | 堂练切 | |||||||||
增韵 | 平声 | 青 | 唐丁切 | |||||||||
去声 | 霰 | 堂练切 | ||||||||||
去声 | 径 | 徒径切 | ||||||||||
中原音韵 | 去声 | 先天 | 端 | 齐齿呼 | 全清 | tiɛn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先天 | 唐练切 | |||||||||
洪武正韵 | 庭 | 平声 | 十八庚 | 定 | 徒 | 全浊 | 唐丁切 | d‘iəŋ | ||||
去声 | 十一霰 | 定 | 徒 | 全浊 | 荡练切 | d‘ien | ||||||
去声 | 十八敬 | 定 | 徒 | 全浊 | 徒迳切 | d‘iəŋ | ||||||
分韵撮要 | 殿 | 阳去 | 第一先藓线屑 | 端 |
该文章由作者:【蔡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