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医用术语)

缝合(suture)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医用术语)

缝合步骤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详细解释

外科手术上指用特制的针和线把伤口缝上。

缝缀合拢。《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救之不死,医者以桑皮缝合其创。”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朱良吉》:“俞为纳其心,以桑白皮线缝合,未及期月已无恙矣。

单纯缝合法

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2)、连续缝合法

连续缝合法

连续缝合法

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

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3)、连续锁边缝合法

连续锁边缝合法

连续锁边缝合法

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4)、8字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两种8字缝合法

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5)、贯穿缝合法

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内翻缝合法

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缝合法,

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5)、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6)、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外翻缝合法

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弛皮肤的缝合。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

减张缝合法

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2.5cm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皮内缝合法

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皮内间断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该文章由作者:【甄士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