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梁河县接壤,南与陇川县接壤,西、西北、西南与缅甸为界。总面积4429平方千米。

盈江县辖15个乡镇1个农场、109个村居委会、1153个村民小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盈江县常住人口为292508人,2020年,盈江县生产总值达到118.03亿元。

盈江县(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

建制沿革

公元前4世纪,“蜀身毒道”形成,今盈江即为主要通道。随着这条通道的打开,中原政权开始开发关隘之地。盈江地区西汉属滇乘象国。

东汉永平二年(59年),为永昌郡所辖,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哀牢县;南朝属永昌郡辖西城县。

唐初,为腾越软化府辖地;唐南诏时期,在旧城设押西城,隶属永昌节度软化府。

宋(大理),属腾冲府乞兰部辖地。

元初,属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隶属城西路军民总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镇西府,为云南52个土府之一,永乐元年(1403年),置干崖长官司,正统九年(1444年),升为宣抚司,直隶布政司,天顺二年(1458年),刀思忠任干崖副使,管盏达地。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置盏达副宣抚司,宣统二年(1910年),盏达副宣抚使停袭。

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在干崖、盏达各设弹压委员一职。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行政委员,设行政公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干崖、盏达改设为盈江、莲山设治局,为建县过渡机构,隶属云南第一殖边督办。

1950年5月15日,盈江、莲山和平解放。6月1日,成立盈江各民族行政委员会,6月17日,成立莲山各民族行政委员会。

1951年12月31日,成立盈江县各民族联合政府。

1952年1月15日,成立莲山县各民族联合政府。

1955年6月,曾先后直属于保山专区和德宏州管辖的盏西区划归盈江县。

1958年10月,盈江、莲山两县合并为盈江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10月,盈江、莲山两县合并为盈江县,合并后下辖先锋、红城(新城)、弄璋、边防(姐冒)、遮坎、支那、平原、太平、支勐(勐弄)、飞跃(苏典)、昔马、铜壁关12个公社,64个大队。

1959年2月,撤销公社,恢复区、乡行政建制,其中,飞跃公社改设苏典文化站,支勐公社改设卡场文化站。

1961年10月,建立勐弄区。

1962年12月,建立油松岭区。

1969年3月,全县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区站改建为人民公社,乡镇改为大队。

1974年1月,从太平、铜壁关公社划出3个大队,建立芒允公社;从盏西公社划出4个大队建立芒章公社;从盏西划出3个大队,从苏典划出1个大队,建立支那公社;4月,从平原公社划出3个大队,建立平原镇;10月,从弄璋公社划出5个大队,建立姐冒公社。

1975年1月,将原卡场文化站辖区从勐弄公社划出,建立卡场公社。

1982年3月,设立盏西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协助县政府领导盏西、芒章、支那3个公社工作。

1984年4月,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乡建制,盏西区公所改建为盏西办事处(副县级)。原属陇川县的上等撒、田头寨、下等撒、古里卡4寨划人盈江县。

1987年1月,区乡体制改革,原旧城区岗勐、富联、喊撒乡的部分村社和弄璋区丙辉乡的部分村社划出组建岗勐乡;原旧城区改设为乡级镇建制;原莲花山区胜龙乡划归平原镇;原苏典区黑河乡划归卡场乡。

1988年7月,盏西办事处改建为县委、县政府驻盏西工作组(正科级),1994年7月撤销。

1996年4月,成立那邦镇。

2001年5月,原弄璋、盏西、昔马、卡场4个乡撤销,改设为镇建制。

2005年10月,撤销莲花山乡、岗勐乡整建制合并平原镇;撤销姐冒乡整建制合并弄璋镇;撤销芒允乡、太平乡整建制改设太平镇,撤并后全县有8镇7乡。

区划详情

辖15个乡镇1个农场、109个村居委会、1153个村民小组弄乡、苏典傈僳族乡),1151个村民小组;兼辖1个农场(下设4个分场)。政府驻平原镇。

地理环境

位置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8.4%。县城距州府芒市153公里,距省会昆明735公里,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缅甸八莫131公里。

地形地貌

盈江县属喜马拉雅山延伸的横断山脉之西南端,高黎贡山南延支系-尖高山的西南余脉构成的山区地形。境内中,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较大。大雪山海拔3404.6米,为境内最高点;那邦拉沙河口海拔210米,为境内最低点。全县山脉、河流、盆地与大地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直下的“两山夹一坝一河”的地貌景观,其地貌大致可划分为以下类型:亚高山深切割陡谷地形、中山深切割陡坡地形、中山中切割山坡地形、低中山浅切割丘陵地形、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及局部洪积扇地形、自然石洞。

由于大盈江、槟榔江、勐戛河、勐来河长期侵蚀作用,将地表夷平为10个海拔各异、大小不同、起伏缓平的平原及盆地,面积638.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8%。

盈江县海拔为2500米以上的土地面积130.2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2%;1500—2500米的1983.83平方公里,占46.01%;800—1500米的有1983.11平方公里,占45.97%;800米以下的有215.5平方公里,占5.0%。就境内地貌形态而言,总的可分为盆地和山地。山地面积3673.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2%,多属中山、低山,无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部,均属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南延支系余脉。根据在县境的区域分布和走向,可分为西部大娘山脉和东部打鹰山脉。

水文

盈江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量为21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深488.6毫米,占天然径流量的31.3%。境内地表水自产水量67.03亿立方米,加上外县流入水量,共104.35亿立方米。最枯流量大于0.5立方米/秒的河流有43条,按其地形和流向分为大盈江、勐戛河、羯羊河和龙江4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支系。

大盈江水系分布于县境东、南部中低山宽谷盆地地区,以大盈江为干流构成河网系统,集中面积2726.6平方公里。

勐戛河水系分布于县境西北山区,以勐戛河为干流构成河网系统,集水面积1073.43平方公里。

羯羊河水系分布于县境西南低山低坝地区,以羯羊河为干流构成河网系统,集水面积414.97平方公里。

龙江水系在县境东南部油松岭中山地区,集水面积78平方公里。

土壤

据1981-1984年土壤普查,盈江县土壤可划分为8个土类、12个亚类、48个土属、52个土种。

盈江县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全县土壤多数缺磷,偏酸,养份比例失调。土壤类型及植被分布为海拔210-600米为砖红壤;海拔600-1400米为赤红壤;海拔1400—2000米为红壤;海拔2000—2300米为黄壤;海拔2300-2800米为黄棕壤;海拔2800—3400米为棕壤。

气候

盈江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3~C。无霜期320天,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464毫米,区无霜期324.4天,年均日照2356.3小时。有暴雨、洪涝、干旱、三秋阴雨、九月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据盈江县林业局(1987~1992年)动植物普查《高等植物名录》记述,县境内收集物种98目246科2394种,其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76目175科1918种,单子叶植物22目33科347种,蕨类植物38科129种。

盈江县野生动物种目纷繁,有兽类10目27科57种,鸟类18目51科335种,鱼类6目15科63种,两栖类7科19种,爬行类12科33种,昆虫类15目107科40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蜂猴、白眉长臂猿、印度支那虎。属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水鹿、猕猴、蟒蛇、绿孔雀、原鸡、冠斑犀鸟。

盈江县植被分布为:海拔210-600米为季雨林;海拔600-1400米为为混交林、阔叶林;海拔1400—2000米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海拔2000—2300米为常绿阔叶林,有少数针阔混交林;海拔2300-2800米为常绿阔叶林;海拔2800—3400米为高山灌丛、高山草丛。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盈江县查明主要矿藏:锡、钨、铅、银、锰矿,分布于县境东部和东北部。县境西北蕴藏两大黄铁矿体,储量10万吨以上。沙金和原生金矿分布于铜壁关、昔马、那邦一带。硅矿分布于卡场地带。翡翠、玛瑙、白云母、绿柱石、大理石等彩石类储量较大,遍布于西北部的卡场、勐弄、苏典等广大区域。石灰岩、白云岩、沙石广为分布,是水泥、砖瓦等建材取之不尽的原料。

水能资源

截至2016年,盈江县水能蕴藏量214.8万千瓦,占德宏州蕴藏总量的59.3%。河流大多属于山区型,落差大而集中,上游植被较好,丰枯季节流量稳定,有利于高水头电站开发。

截至2016年,盈江县水能蕴藏量大于5000千瓦的河流有12条,其中1-5万千瓦的一条,5-10万千瓦的5条,大于10万千瓦的6条。全县水能蕴藏量214.8万千瓦,其中槟榔江为54.7万千瓦,占全县水能蕴藏量的25.5%;大盈江干流及支流为79.6万千瓦,占全县水能蕴藏量的37.1%;西部直接流人南太白江及穆雷江的河流为80.5万千瓦,占全县水能蕴藏量的37.4%。

地热资源

截至2016年,盈江县境内从南至北有数百个温泉眼,其中21个为主要温热泉,除腾拉广热泉在西部卡场河边外,其余20个全部分布在大盈江水系干支附近。水温在30-40~C之间的有7个,其余均在40t以上,70~C以上的有4个,以芒章烂泥坝热泉及户勐显示区为最高,分别达93~C及94~C。流量在10升/秒以上的有6个,以太平热泉的流量最大,达30升/秒,其余均在10升/秒以下。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盈江县常住年末户数81948户;年末总人口316990人,其中按性别分:男164968人,女152022;按城镇、农村分:城镇人口111590人,农村人口205400人;城镇化率35.2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盈江县常住人口为292508人。

民族

2015年,盈江县汉族人口数139876人,少数民族人口177114人;其中五中少数民族合计:172489人,傣族103194人,景颇族46504人,阿昌族1379人,傈僳族20960人,德昂族452人。

政治

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陶继清

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岩补

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务)

张定刚

副县长

王有孝、姜加刘、黄永权、张瑛、尹友山、孟诚琨

经济

综述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4季度我县地区完成1180330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9439万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365527万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445364万元,同比下降2.7%。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01962万元,同比增长5.6%。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68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1211万元,同比增长6.9%。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46万元,同比增长1.1%。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完成342880万元,增长1.3%;乡村零售额完成102566万元,增长0.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零售额完73049万元,下降0.4%,商品零售零售额完成372397万元,增长1.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0.6%,鲜菜上涨3.1%,畜肉上涨52.1%,水产品增长5.8%,蛋类持平衡,鲜果下降1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5%。

2020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110176万元,同比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572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税收收入25733万元,增长24.3%,非税收入31839万元,增长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9487万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八项支出216942万元,增长28.6%。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2019年,幼儿园55所(含民办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11069人;小学69所,招生5302人,毕业4514人,在校生29970人;初级中学15所,招生4507人,毕业4265人,在校生12991人;高级中学2所(含完全中学1所),招生1576人,毕业1426人,在校生4495人;职业高级中学1所,招生828人,毕业574人,在校生2458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42%,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77%,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12.12%,高中毛入学率81.6%。

2019年,全年争取到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个,比上年减少1个。

主要中学

盈江县第一高级中学

盈江县太平中学

盈江县民族完全中学

盈江县第二中学

盈江县支那乡中学

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

盈江县芒允乡中学

盈江县勐弄乡中学

文化

2019年末全县共有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含盈江农场文化站1个);县图书馆1个,藏纸质图书9.1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4个,床位数154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4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21人,注册护士583人;卫生机构诊疗人数2004052人次,其中门诊2002564人次;入院人数42775人,出院人数41996人。

人民生活

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12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0元,增长10.4%。

社会保障

201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86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611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61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92人。

2019年末全县共有17014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922人,农村居民16092人;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09.4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497.68万元,农村居民4211.77万元。

环境保护

全县森林面积329321.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6.29%。2019年全县城市绿地面积达342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4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5.65平方米。

2018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盈江县傣族、德昂族舞蹈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十二马、竹竿舞、长鼓舞、鹭鸶舞等,景颇族舞蹈有跳新房、丧葬舞、目瑙纵歌、景颇刀舞等,傈僳族舞蹈有脚跟舞、三弦舞、芦笙舞等,汉族舞蹈有荷花灯、耍狮子、花棍舞等。

傣戏

傣戏,也叫傣剧,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傣戏大约在十九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的盈江。允哏傣戏主要传承了盈江傣族创立和改编的傣戏剧目,有《飞铜飞铁》、《台天》、《王反祖》、《陈德陈东》、《十八吵闹》等剧目,表演形式主要是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的多种乐器伴奏,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演唱用傣戏唱腔,有说唱、对白、动作比划等。

泼水节

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又称“摆赏建”。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是傣族和德昂族的传统节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法律形式将其定为傣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公历4月12~14日,成为法定节假日。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景颇族传统祭祀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故事。景颇支称“目瑙”,载瓦、浪哦、喇赤等支称“纵歌”,统称“目瑙纵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节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农历正月15~16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阔时节

阔时节为傈僳族传统节日,亦称“拉歌“节,意为新年歌舞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傈僳族法定民族节日。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为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天。

风景名胜

凯邦亚湖

凯邦亚湖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处,介于县城至那邦镇途中。凯邦亚,景颇语,意为收获之谷。水面面积8平方公里水面,年平均气温为14.2℃。

诗蜜娃底

诗蜜娃底是傈僳语,意为美丽的黄草坝,位于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在县城以北40公里,距苏典乡13公里的山谷中,海拔约1000余米,冬季气候寒冷,面积约2平方公里。

大盈江

大盈江为盈江县最大水系,纵贯盈江全境,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长204.5公里,最宽处近1千米,最窄处仅7.5米。

允燕佛塔

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佛塔始建于1947年。

榕树王

榕树王位于盈江那邦镇刀弄寨后山,因其树龄长,气根多,树杆粗壮,树冠覆盖面积之大,被称为中华榕树王。榕树王树冠覆盖面积9.2亩,气根近300根,入土长成新树干的168根。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荣誉称号

2019年1月25日,盈江县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5月,入选“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

该文章由作者:【三七二十一】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