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标准(社会标准的术语)

小康标准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一、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明显进展的社会标准。

基本标准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总体小康)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n(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n(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n(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n(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n(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n(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n(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n(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n(9)恩格尔系数50%;/n(10)成人识字率85%;/n(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n(12)婴儿死亡率3.1%;/n(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n(14)电视机普及率100%;/n(15)森林覆盖率15%;/n(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n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介绍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社会”目标。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一构想是以当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53美元为基数,到世纪末翻两番即1000美元左右,以10亿人口计算总额为一万亿美元(后来考虑到世纪末人口将达到12亿,则人均为800美元)。这就是最初的小康社会标准的提法。以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小康社会生活的人们,生活水平会迈向新的台阶,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与人们在旧社会的体会是不同的。

相关内容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8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没有对外掠夺,而且还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我们正朝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该文章由作者:【介胄之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